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善柔  拼音:shàn róu
善以和悦或柔媚的情态诱惑人。《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漢語大詞典》:便习(便習)
(1).熟悉;熟习。后汉书·孔奋传:“郡多 氐 人,便习山谷。”后汉书·段颎传:“ 熲 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2).引申为习惯。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有 羚羊洞 ……独主巖者,藏贮其中,来往如猱,亦野性便习然也。”金史·舆服志上:“加以后世便习骑乘,车用盖寡。”
《漢語大詞典》:道谀(道諛)
阿谀奉承。庄子·天地:“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之道諛之人也。” 郭庆藩 集释:“道与諂同义。荀子·不苟篇‘非諂諛也’,《贾子·先醒篇》‘君好諂諛而恶至言’,《韩诗外传》并作‘道諛’。‘諂’与‘道’声之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诽:“道諛日进而上不闻其过,此 秦 所以失天下而殞社稷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谀佞》:“ 睿宗 践祚, 怀贞 位极人臣,道諛不悛,以至於败。”
分類:阿谀奉承
《國語辭典》:阿媚  拼音:ē mèi
奉承曲从。《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吕强传》:「阿媚之臣,好献其私。」
分類:阿谀奉承
《國語辭典》:阿谄(阿諂)  拼音:ē chǎn
向别人讨好奉承。《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被枭悬之戮。」
分類:阿谀奉承
《國語辭典》:哫訾  拼音:zú zī
善于察言观色、奉承阿谀的样子。《楚辞。屈原。卜居》:「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
《國語辭典》:抬轿子(抬轎子)  拼音:tái jiào zi
1.前后并列,合力抬起轿子。也称为「抬轿」。
2.赌博时,数人联手欺诈他人赌资的行为。也称为「抬轿」。
3.合力吹捧逢迎,助人增长声势。如:「这次选举,他专为一号候选人抬轿子。」也称为「抬轿」。
《国语辞典》:打勤献趣(打勤献趣)  拼音:dǎ qín xiàn qù
阿谀奉承。《醒世姻缘传》第八回:「又是吴国伯嚭托生的,惯会打勤献趣。」
分类:阿谀奉承
《漢語大詞典》:奉谀(奉諛)
阿谀奉承。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 徐陵 《杂曲》曰:‘张星旧在天河上,从来 张 姓本连天。’盖指 张丽华 而言。是时 陈后主 最宠 丽华 ,此奉諛之辞尔。”
分類:阿谀奉承
《漢語大詞典》:阿奉
阿谀奉承。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 昌龄 不得已,亦言 王克臣 阿奉当权,欺蔽聪明;乙巳,贬 昌龄 通判 蘄州 。”明史·王用汲传:“陛下又不躬自听断,而委政於众所阿奉之大臣。”
分類:阿谀奉承
《國語辭典》:佞人  拼音:nìng rén
有口才但心术不正的人。《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三国魏。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而忍绝王命,明弃硕交,实为佞人所构会也。」
《國語辭典》:谄谀(諂諛)  拼音:chǎn yú
逢迎阿谀。《左传。昭公六年》:「民不贰,吾君贿,左右谄谀,作大事不以信,未尝可也。」《三国演义》第九三回:「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國語辭典》:低颜(低顏)  拼音:dī yán
谦抑的样子。唐。刘兼 晚楼寓怀诗:「刘毅暂贫虽壮志,冯唐将老自低颜。」
《國語辭典》:巧佞  拼音:qiǎo nìng
巧言奸佞。《管子。立政》:「谄谗饰过之说胜,则巧佞者用。」《宋书。卷六五。杜骥传》:「以军功为骁骑将军,封邵阳县男,食邑三百户。寻坐巧佞夺爵。」
《漢語大詞典》:软媚(軟媚)
(1).娇柔妩媚。 宋 欧阳修 《送子野》诗:“春阳著物大软媚,独有秋节最劲豪。”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 万历 之季, 李愚公 始以坚苍驱软媚, 方孟旋 始以流宕散俗冗。” 叶圣陶 《席间》:“‘土匪,那边也有’, 子衡 的声音软媚而模糊。”
(2).谓使人怡悦,犹言阿谀奉承。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輙戒门以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