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大货车(大货车)  拼音:dà huò chē
货车的总重量即车重与载重量二者之和,超过3500公斤者称为「大货车」。如:「大货车如果超速、超载,常造成重大的交通事故。」
《国语辞典》:拿秤  拼音:ná chèng
1.用秤称出物品的标准重量。
2.旧社会市集中,信用可靠的人以较标准的秤,替人衡定物品重量而收取手续费,称为「拿秤」。如:「那小贩靠著在市集里拿秤过活。」
《国语辞典》:放重  拼音:fàng zhòng
使出力气使落点增加重量。《红楼梦》第六七回:「袭人听见这话,知道有缘故了,又不好回来,又不好进去,遂把脚步放重些。」
《国语辞典》:公镦(公镦)  拼音:gōng dūn
量词。计算重量的单位。一公镦等于一百公斤。
《国语辞典》:百镒之金(百镒之金)  拼音:bǎi yì zhī jīn
镒,古时计算重量的单位,大约等于二十两或二十四两。「百镒之金」形容非常贵重。《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列传。范睢》:「夫虞卿蹑屩檐簦,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休说那模样儿,只那一对小脚儿,价值百镒之金。」
《国语辞典》:重力坝(重力坝)  拼音:zhòng lì bà
一种依靠本身重量以维持稳定的拦水坝。常用混凝土建造,或用浆砌块石筑成。除了较省材料,易于观测检查外,更有便于坝体散热,减少渗透压力等优点。
《国语辞典》:大气压力(大气压力)  拼音:dà qì yā lì
大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其压力大小与高度、温度、湿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都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通常把七百六十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力称为「标准大气压」。简称为「大气压」、「气压」。
《国语辞典》:龙门吊(龙门吊)  拼音:lóng mén diào
一种大型的起重机。具有较大的起重量,可在轨道上移动。
《国语辞典》:轧路机(轧路机)  拼音:yà lù jī
利用机器自身的重量,将土石压平,并巩固地基的特殊工程车。用于道路及地基工程中。也作「轧道机」。
《国语辞典》:小货车(小货车)  拼音:xiǎo huò chē
我国指总重量在三千五百公斤以下之货车。
《國語辭典》:公担(公擔)  拼音:gōng dàn
量词。计算重量的单位。一公担等于一百公斤。也作「公石」。
《國語辭典》:公吨(公噸)  拼音:gōng dùn
量词。表示质量的单位。公制一公吨等于一千公斤。也称为「吨」。
《漢語大詞典》:格兰姆(格蘭姆)
公制重量单位,今省译作“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民国各团体之组织》:“本公债总额银二千万元,每元合纯金百分之七十五格兰姆。”亦省作“ 格兰 ”。 鲁迅 《集外集·说鈤》:“此三年间所取纯与不纯者,合计仅五百格兰耳。”
分類:公制重量
《漢語大詞典》:趸柱(躉柱)
支撑建筑物体重量的柱子。《花城》1981年第1期:“门口对正粗大的天桥脚;这根如骨牌一般模样,粗阔的趸柱,为木行提供了不少方便……成了露天小货仓。”
《漢語大詞典》:砝马(砝馬)
亦作“ 砝码 ”。
(1).在天平、磅秤上用作重量标准的物体。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这是租簿,这是文券,这是收兑的天平,出入俱是一样,并没有第二副砝马。”
(2).比喻事物的关键或标准。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二章:“我 马某 ,干过钱庄,开过当铺,在那买卖行里泡了半辈子,总算把这发财的砝码摸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