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称数(稱數)
犹计算。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军败而还,是时死伤者不可称数。”魏书·刘骏传:“凡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飢寒不相恤,又疾谗害其间,不可称数。”
符合法度。荀子·富国:“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餘,谓之称数。”
重量单位的数量。管子·幼官:“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藪泽以时禁发之。” 尹知章 注:“称,斤两也。数,多少也。”
《漢語大詞典》:渺漠
(1).广漠无际。 晋 葛洪 《〈关尹子〉序》:“茫茫乎若履横杖而浮乎大海之渺漠。” 宋 张表臣 《蓦山溪·游甘露寺》词:“欸乃数声歌,但渺漠、江山烟树。” 殷夫 《孩儿塔·我醒时……》诗:“我的诗和彩虹一样,从海起入天中,直贯着渺漠的宇宙,吹嘘着地球的长孔。”
(2).渺无影踪。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他魂渺漠,我没倚託;程途万里,教我怀夜壑。”
(3).极小的重量单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今中国算数微尘渺漠,名或出此云。”
《國語辭典》:重点(重點)  拼音:zhòng diǎn
1.要紧的一点,重心的所在。如:「说话要能说出重点。」
2.重要的或具有影响力的所在。如:「重点辅导」。
《國語辭典》:饮羊(飲羊)  拼音:yìn yáng
羊贩用水将羊喂得极饱,增加其体重,以欺骗买者,称为「饮羊」。引申为商人投机取巧、诈欺牟利的行为。《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饮羊、登垄,计最工。」
《国语辞典》:灌水  拼音:guàn shuǐ
1.注入水流。《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营地污下,恐有灌水之患。」
2.利用不正当的方法改变事物的质感或重量等。引申为膨胀或虚伪不实。如:「这笔工程款项被认为有灌水的嫌疑。」
《國語辭典》:地基  拼音:dì jī
承受上层建筑重量的基础,通常都往地底挖深填石,以增加其承受力。《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当初淮与我时,多是些败落房子,荒芜地基。」《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晚生所以今日先来面禀二位老爷,求将先太保大人墓道地基开示明白。」也称为「地脚」。
《漢語大詞典》:两石弓(兩石弓)
用两石的力量才能拉开的弓。石,古代重量单位。亦泛指弓。新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清 吴伟业 《读友人旧题走马诗于邮壁漫次其韵》之一:“数卷残编两石弓,书生摇笔壮怀空。”
《国语辞典》:荷重  拼音:hè zhòng
物体所能承受的重量。如:「建筑物的荷重」、「车辆的荷重」。
分类:承受重量
《漢語大詞典》:黍累
亦作“ 黍累 ”。
(1).古时极轻的重量单位。通常以十黍当一絫。汉书·律历志上:“权轻重者,不失黍絫。”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銖。”《文选·陆倕〈新漏刻铭〉》:“测表候阴,不谬圭撮,无乖黍累。” 吕延济 注:“六粟曰圭,十抄曰撮,十黍曰累。” 唐 刘禹锡 《平权衡赋》:“黍累无差,毫釐必究。”
(2).比喻极其细微之处。 唐 白居易 《省试性习相远近赋》:“积艺业於黍累,慎言行於毫釐。”
分類:细微重量
《國語辭典》:失重  拼音:shī zhòng
物体的视重(即秤盘显示的重量)为零的情况。
《漢語大詞典》:公量
(1).古代国定的量制。左传·昭公三年:“ 陈氏 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
(2).国际市场买卖生丝、羊毛等商品所采用的一种重量标准。此类商品在空气干湿不同的地方,随含水量不同而生变化,因此国际通行方法是先将此类商品的样品,烘净水分,得出干量,再加一定比例的标准水分(公定回潮率),得其准确的重量作为重量标准,即为公量。
《国语辞典》:公衡  拼音:gōng héng
重量单位。等于十公斤。
《漢語大詞典》:任前
(1).谓马将全身的重量承担在前足上。韩非子·说林下:“其一人曰:‘子非失相也。此其为马也,踒肩而肿膝。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子巧於相踶马而拙於任肿膝。’” 陈奇猷 集释:“此文之意,盖谓相马者,仅相马之后足能踶,而拙於相马前足之是否能任全身之重,前足不能任全身之重则势不能踶也。” 宋 苏轼 《韩干马十四匹》诗:“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騣尾齐。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鸣嘶。”
(2).指就职上任以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谒选》:“官中还债,莫若任前省钱,时称为格论。”
《漢語大詞典》:关石(關石)
关,重量名;石,容量名。关石,借指赋税。一说,关指征税之处,石为量器;关石,借指征收赋税。《书·五子之歌》:“关石和钧,王府则有。”国语·周语下亦有此文, 韦昭 注曰:“关,门关之征也。石,今之斛也。言征赋调钧,则王之府藏常有也。一曰关,衡也。” 晋 左思 《魏都赋》:“关石之所和钧,财富之所底慎。” 唐 柳宗元 《故岭南盐铁院李侍御墓志》:“于 荆 于 交 ,关石是钧。”
《漢語大詞典》:百锾(百鍰)
六百两。鍰,古重量名。一锾为六两;又说一锾为六两又大半两;又说百锾为三斤。书·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鍰。” 孔 传:“六两曰鍰,鍰,黄铁也。”按,史记·周本纪引作“百率”。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徒以百鍰轻科,反行季叶。” 吕向 注:“百鍰金,刑以金赎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