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可宗
可靠。论语·学而:“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朱熹 集注:“因,犹依也。宗,犹主也。言……所依者不失其可亲之人,则亦可以宗而主之矣。” 杨伯峻 注:“宗,主,可靠。”参见“ 可靠 ”。
分類:可靠
《漢語大詞典》:可靠
(1).可以信赖依靠。 清 史致谔 《禀左宗棠》:“至属吏中结实可靠之员,职道於十月中旬曾具禀加考密陈。”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七:“她看出来朋友们确是比 瑞丰 还更亲近,更可靠。”
(2).真实可信。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最可恨的是所闻的多不可靠。”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怎么知道谣言一定可靠?”
《漢語大詞典》:真的
确实;可靠。三国志·魏志·崔林传:“餘国各遣子来朝,閒使连属, 林 恐所遣或非真的,权取疏属贾胡,因通使命,利得印綬。” 宋 刘宰 《鸦去鹊来篇》诗:“且应除豁见真的,孰恃强梁敢逋负?” 清 宋学法 《张文忠公遗事》:“乃面奏主上,委曲开导,务求真的,乃可正法。”
分類:确实可靠
《漢語大詞典》:稳实(穩實)
(1).稳定踏实。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一折:“哎,原来是 梁山泊 好汉,我待番悔来,则怕兄弟心中不稳实。”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今於佛法分明有见,虽未知末后一著,与向上关捩,然从此稳实,大段非 庄纯夫 比矣。”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四章:“然后她再到一个茶馆去喝水、吃馍,心里才能稳实些吧?”
(2).犹可靠。清史稿·兵志十一:“有言前膛枪稳实者,有言后膛枪灵捷者。”
《漢語大詞典》:真人
(1).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称“成仙”之人。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説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淮南子·本经训》:“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汉 王逸 《九思·守志》:“随真人兮翱翔,食元气兮长存。”旧唐书·玄宗纪下:“ 天寳 元年…… 庄子 号为 南华真人 , 文子 号为 通玄真人 , 列子 号为 冲虚真人 , 庚桑子 号为 洞虚真人 。” 宋 苏轼 《甲子日雨》诗:“赖有真人不飢渴,闭门却埽但焚香。”《剪灯新话·牡丹灯记》:“邻翁曰:‘ 玄妙观 魏法师 ,故开府 王真人 弟子,符籙为当今第一,汝宜急往求焉。’”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六:“神,凡是神,不管是老母,老君,真人,大士……都得请。”
(2).佛教称证真理的人,即阿罗汉。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八:“真人,是阿罗汉也。或言阿罗訶。经中或言应真,或作应仪,亦云无著果,皆是一也。”
(3).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后因指统一天下的所谓真命天子。 汉 张衡 《南都赋》:“方今天地之雎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梁书·韦叡传:“天下真人,殆兴於吾州矣。”《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未有真人来统一,奈何七国又争雄。”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録之以见真人埽除之难,元勛櫛沐之苦。”
(4).指品行端正的人。汉书·杨恽传:“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窶数’者也。”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真人,正人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太史奏真人东行。” 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 《续晋阳秋》:“ 陈仲弓 从诸子侄造 荀 ( 荀淑 )父子,於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 清 周亮工 《与王先生书》:“孝廉於僕称莫逆交者二十年,真人真品,肃然敬之者亦二十年。”
(5).指真诚可靠或知情的人。参见“ 真人面前不説假话 ”。
(6).人类学中指从猿进化而来,真正脱离动物界的人。 吴汝康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的祖先》:“人科中的真人,则包括一切能制造工具的人,有较发达的脑子,形成了社会……真正脱离动物界而转变成‘完全形成的人’,即真人。”
《漢語大詞典》:不稳(不穩)
(1).不安稳;不牢固。 唐 杜甫 《促织》诗:“草根吟不稳,牀下意相亲。”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睡不稳,只倚着个鮫鮹枕头儿盹。”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倘有人不愜意,在此飞砖掷瓦,安身不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正要上前去劝时,不料他立脚不稳,訇的一声,跌倒在地。” 钱钟书 《围城》一:“一个大浪把船身晃得利害, 鲍小姐 也站不稳。”
(2).不可靠。《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一家子新娶箇媳妇儿,是小人家女儿,有些手脚儿不稳,常偷盗婆婆家东西往娘去。”红楼梦第九四回:“你去想想,打从老太太那边丫头起至你们 平儿 ,谁的手不稳,谁的心促狭?”
(3).不安定,动荡,动乱。如:政局不稳。
《漢語大詞典》:不的
不可靠;不确实。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孙九 领书,夜宿晓行,直至 吴江 延陵桥 下。犹恐传递不的,直候 周廷章 面送。”《玉娇梨》第十二回:“ 白公 道:‘查得的确么?’家人道:‘学中考案,怎么不的?’”
《漢語大詞典》:良因
(1).佛教语。好因缘。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诗》之六:“令名且云重,岂若树良因。”参见“ 因缘 ”。
(2).可靠的依托。 唐 刘长卿 《题灵佑上人法华院木兰花》诗:“高柯儻为檝,渡海有良因。”
(3).好机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鹿幘人﹞谓 少霞 曰:‘召君书此,贺遇良因。’”
《漢語大詞典》:因缘(因緣)
(1).机会;缘分。史记·田叔列传:“﹝ 任安 ﹞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 长安 ,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 唐 韩愈 《答李秀才书》:“时吾子在 吴 中,其后 愈 出在外,无因缘相见。” 清 刘大櫆 《吴蕊圃先生七十寿序》:“予心往先生,而自恨无因缘相见也。”
(2).依据;凭借;攀附。汉书·郑崇传:“上欲封祖母 傅太后 从弟 商 , 崇 諫曰:‘…… 孔乡侯 ,皇后父; 高武侯 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封 商 ,坏乱制度,逆天人心。’”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亦有出自卑碎,由微而著,徒以翕肩敛迹,偓伊侧立,低眉屈膝,奉附权豪,因缘运会,超越不次。”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因缘宠私,致位上公。”
(3).勾结。汉书·王莽传中:“姦虐之人,因缘为利,至略卖人妻子,逆天心,誖人伦。”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守库藏吏,与诸王府中卒养厮隶,深相结纳,因缘为姦。”
(4).罗织罪名,加以构陷。魏书·李冲传:“初, 冲 兄 佐 与 河南 太守 来崇 同自 凉州 入国,素有微嫌。 佐 因缘成 崇 罪,饿死狱中。”参见“ 因缘为市 ”。
(5).牵合,比附。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乐器:“医卜星命之流,因缘附会以生克休王之鄙説。”
(6).发端;缘起。 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每览古今所由改趣,因缘侵辱;或起瑕舋,心忿意危,用成大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泥犂城 ﹞上有师子柱,有铭;记作 泥犂城 因缘及年数日月。”
(7).原因。 宋 苏轼 《上蔡省主论放欠书》:“寻常无因缘,固不敢造次致书。”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形式文采之所以异者,由二因缘,曰时与地。”
(8).佛教语。佛教谓使事物生起、变化和坏灭的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为缘。四十二章经卷十三:“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按,翻译名义集·释十二支:“前缘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
(9).旧时常以宿世的“因缘”来解释人们今生的关系。犹言缘分。 南朝 梁 沈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记》:“未来因缘,过去眷属,并同兹辰,预此慈善。”《敦煌曲子词·送征衣》:“今世共你如鱼水,是前世因缘。两情准拟过千年。” 宋 辛弃疾 《醉花阴·为人寿》词:“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 三山岛 。何日跨飞鸞,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10).关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太尉曰:‘某不识此人,亦无因缘,但见风仪标品,欲与諫议大夫,何为有此事?’” 张难先 《都督府之组织设施及人选》:“凡与 黎元洪 有因缘者,亦络绎不绝,麕集于是。” 鲁迅 《准风月谈·关于翻译上》:“凡作者,和读者因缘愈远的,那作品就于读者愈无害。”
(11).姻缘。因,通“ 姻 ”。 柔石 《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事情也实在顺利,不到一月,这个因缘就成功了。”
《漢語大詞典》:着脚(著脚)
立足;涉足。 清 费锡璜 汉诗总说五:“学诗须从第一义著脚,如立 泰 华 之巔,一切培塿,皆在其中。”
(1).置足,犹言亲临其地。 唐 韩愈 《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歷。” 宋 范成大 《桑岭》诗:“人言远游好,呼来试着脚。” 宋 杨万里 《寄题李与贤似剡庵》:“我曾着脚 勾践 国,奉詔 昭陵 省松柏。”
(2).指落脚;涉足。 宋 陆游 《读史》诗:“人间着脚尽危机,睡觉方知梦境非。”《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 陈珩 若再向花柳丛着脚时,永远前程不吉,死於非命。”
(3).确实的,可靠的。《西游补》第六回:“我有一个道理:逕到臺上,见了 项羽 ,把 始皇 消息问他,倒是个着脚信。”
《漢語大詞典》:信臣
(1).忠诚可靠之臣。左传·宣公十五年:“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 唐 柳宗元 《与顾十郎书》:“赖 中山 刘禹锡 等,遑遑惕忧,无日不在信臣之门,以务白大德。” 明 陈子龙 《通敌实出权宜疏》:“如 唐 人用 回紇 之师,事诚有之,然必中国有信臣精卒,如 李 、 郭 之将, 朔方 、 陇右 之兵,而后可。”
(2).使臣,使者。韩非子·十过:“王其趣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天子为之发信臣,封密詔,官驰吏奔,往返万餘里。”
《漢語大詞典》:小传(小傳)
(1).非正式的不可靠的记事。 汉 王充 论衡·书虚:“短书小传,竟虚不可信也。”
(2).略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有只记述一人者,如 唐 李商隐 的《李贺小传》、 宋 陆游 的《姚平仲小传》、 鲁迅 的《柔石小传》。有采辑众人轶事或略叙众人籍贯履历等而总为一帙者,如 明 江盈科 的《明十六种小传》、 清 王士禛 的《渔洋感旧集小传》。又汇印诗、文、尺牍总集,略述作者的字号、籍贯、履历及其著作等,附录于书之前后或列作者姓名之下,通常也称小传。如 清 钱谦益 的《列朝诗集小传》
《漢語大詞典》:实信(實信)
(1).确实的消息。《水浒传》第四一回:“俺听知哥哥在 江州 为事吃官司,我们弟兄商议定了,正要来劫牢,只是不得个实信。”《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爷不须烦恼,交(教)人出去庄前见个实信。” 赵树理 《邪不压正》四:“我说到这年边了,不得个实信,过着年也心不安,不如来打听打听!”
(2).确实相信。 姚雪垠 《长夜》二七:“那些半懂事不懂事的孩子们实信了他的允诺,快活得乱蹦乱跳。”
(3).真实可靠。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五章:“採访极广,务求实信。”
《漢語大詞典》:得托
可靠,可信赖。《水浒传》第二二回:“若到了彼处,那里使箇得托的人,寄封信来。”
《漢語大詞典》:公制
亦称“ 米制 ”。 旧名“米突制”。其主要优点是:单位的选取有可靠标准;各基本单位(长度、质量)间有密切联系;采取十进位制,使用方便。我国国务院在1959年6月公布,确定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公制是 法国 在十八世纪末首创的。1875年, 法 、 德 、 美 、 俄 等十七国的代表在 巴黎 签订米突公约,并成立国际计量局,规定几个主要计量单位是:(1)长度单位为米,代号m。(2)质量单位为千克(公斤),代号kg。(3)容量单位为升,代号l。
《漢語大詞典》:典要
(1).经常不变的准则、标准。易·繫辞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 韩康伯 注:“不可立定準也。” 孔颖达 疏:“上下所易皆不同,是不可为典常要会也。”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策·对》:“然臣所以上愚对,皆以指病陈术为典要。”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説,不可恃为典要。” 周作人 《一年的长进》:“以前我也自以为是有所知的,在古今的贤哲里找到一位师傅,便可以据为典要,造成一种主见,评量一切,这倒是很简易的办法。”
(2).可靠的根据。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文人寓言:“文人寓言不可为典要者,如晏子春秋二桃杀三士……其实并无其事也。” 陈垣 《〈史讳举例〉序》:“此三书同出一源,谬误颇多,不足为典要。”
(3).谓简要而有法度。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裴松之 注引 张璠 《汉纪》:“﹝ 荀悦 ﹞被詔删汉书《汉纪》三十篇,因事以明臧否,致有典要;其书大行于世。”
《漢語大詞典》:示信
表示真实可靠。 明 徐官 《古今印史·印章用成语》:“印章以名以字,所以示信也。” 清 周玉麟 《〈古今印史〉跋》:“古今用印以示信也。无此则真伪莫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