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噆味
仔细辨别滋味,回味。《淮南子·览冥训》:“今夫赤螭青虬之游 冀州 也,天清墬定,毒兽不作,飞鸟不骇,入榛薄食荐梅,噆味含甘,步不出顷亩之区,而蛇鱓轻之,以为不能与之争於江海之中。” 高诱 注:“噆味,长美也。” 明 屠隆 《昙花记·奸相造谋》:“莫怪心怀坑堑,奈触机太险,噆味还甜。刀头切玉未云銛,火光烧海方为燄。”
《漢語大詞典》:辨照
辨别验证。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新论论世间事,辨照然否,虚妄之言,伪饰之辞,莫不证定。”
分類:辨别验证
《漢語大詞典》:辨似
辨别汉字中某些意义显别、笔画相似的字。 王力 等《古代汉语·古代语通论一》:“汉字中有某些意义显别、笔画近似的字,《康熙字典》把这些字都收在正集前面的‘辨似’里,以供查阅。”
《漢語大詞典》:辨尝(辨嘗)
辨别品味。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又觉得新年里的几天总是去得太匆匆了,没有拿来细细咀嚼,透骨地辨尝它的滋味。”
分類:辨别品味
《漢語大詞典》:辩验(辯驗)
辨别检验。辩,通“ 辨 ”。宋史·岳云传:“ 霖 子 珂 ,以 淮西 十五御札辩验汇次,凡出师应援之先后皆可考。”
分類:辨别检验
《國語辭典》:有眼无珠(有眼無珠)  拼音:yǒu yǎn wú zhū
比喻缺乏辨别能力。《西游记》第六回:「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野叟曝言》第三六回:「卑职有眼无珠,一时冒昧,罪该万死!」
《漢語大詞典》:枝分缕解(枝分縷解)
谓详尽而有条不紊地辨别分析。 清 曾国藩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事至则剖晰毫釐,枝分缕解,辨穷万变,而断以片言。”
《漢語大詞典》:征知(徵知)
古代哲学概念。谓通过“心”的思维活动,对耳、目、鼻、口等感官得来的认识进行分类、辨别、取舍,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荀子·正名:“心有徵知。徵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接於五官曰受,受者谓之当簿,传於心曰想,想者谓之徵知。”
《漢語大詞典》:众同分(衆同分)
(1).佛教语。谓使有情得同等类似果报之因。《俱舍论》卷十五:“二由弃捨众同分故者,释由命终。”
(2).谓众人皆能辨别。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下》:“然则名言之部,分实、德、业使不相越,以实、德、业为众同分。”原注:“凡人思慧皆能别之,故曰众同分。”按,实、德、业指事物的实体、属性与名称三方面。
《国语辞典》:真伪莫辨(真伪莫辨)  拼音:zhēn wèi mò biàn
真假难以清楚辨别。《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战国纵横,真伪莫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漢語大詞典》:皂白难分(皂白難分)
比喻是非不易辨别。川剧《评雪辨踪》:“[ 刘翠屏 ]:穿钉鞋的,你二天来,不要穿钉鞋,要穿草鞋嘛,免得我们秀才要评什么足迹,给他做个皂白难分。”
《漢語大詞典》:运动觉
简称“动觉”。辨别身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觉。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中。动觉与其他感觉有密切联系,如动觉与肤觉结合产生触摸觉。
《漢語大詞典》:析微察异(析微察異)
谓仔细观察、辨别。 明 何景明 《结肠赋》:“有木连理,草交茎兮,烈魂洁魄,孚女贞兮;析微察异,实此之类兮;附物著灵,见胷臆兮。”
《漢語大詞典》:索辨
探求辨别。管子·君臣下:“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 尹知章 注:“谓有违非,必寻索分辨,得其根而止之也。”
分類:探求辨别
《漢語大詞典》:研辩(研辯)
研究辨别。南史·江谧传:“ 謐 又奏 敻 先不研辩,混同谬议,準以事例,亦宜及咎。”南齐书·江谧传作“研辨”。
分類: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