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寄生蝇(寄生蠅)  拼音:jì shēng yíng
动物名。双翅目寄蝇科。长二至十八毫米,体灰或黑色,具小毛,外表像家蝇。幼虫寄生于其他昆虫体内,常用于消灭害虫,对毛虫和甲虫幼虫有很大的杀伤力。如红尾寄生蝇。
《漢語大詞典》:聒聒儿(聒聒兒)
虫名。纺织娘的别称。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胡家村:“有虫,便腹青色,以股跃,以短翼鸣,其声聒聒,夏虫也,络纬是也……以其声名之,曰聒聒儿。”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蛐蛐儿聒聒儿油壶卢》:“京师五月以后,则有聒聒儿沿街叫卖,每枚不过一二文。”
《漢語大詞典》:蛂蟥
甲虫名。俗称金龟子。
《漢語大詞典》:蚕贼(蠶賊)
二虫名。贼,吃禾节的害虫。二虫身皆细长,因以喻美女的形态。 唐 张鷟 游仙窟:“遂即逶迤而起,婀娜徐行。虫蛆面子,妬杀 阳城 ;蚕贼容仪,迷伤 下蔡 。举手顿足,雅合宫商,顾后窥前,深知曲节。”
《漢語大詞典》:蚌虎
虫名。地鳖的别称。
分類:虫名
《國語辭典》:斑蝥  拼音:bān máo
虎甲虫的别名。参见「虎甲虫」条。
《漢語大詞典》:地鸡(地雞)
(1).菌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素食:“缹菌法:菌一名地鸡。口未开,内外全白者佳;其口开里黑者,臭不堪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土菌﹝释名﹞:“杜蕈、地蕈、菰子、地鸡、獐头。”
(2).即鼠妇。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鼠妇﹝释名﹞:“鼠负、负蟠……蛜蝛、湿生虫、地鸡、地虱。”
《國語辭典》:蟿螽  拼音:qì zhōng
动物名。一种昆虫。体形长,绿色或黄褐色,头为长圆锥形,触角短,有复眼。后肢长,善跳跃。飞时发出吱吱声。
《漢語大詞典》:女鸟(女鳥)
传说中的鸟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西北流,逕 阳新县 ,故 豫章 之属县矣,地多女鸟。《玄中记》曰, 阳新 男子於水次得之,遂与共居,生二女,悉衣羽而去。 豫章 间养儿,不露其衣,言是鸟落尘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故亦谓之夜飞游女矣。”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谓 岭 外有虫名暗夜,见小儿衣,必飞毛著其上,儿必病寒热,其形如大蝴蝶,即《水经》所谓女鸟。参见“ 姑获 ”。
《漢語大詞典》:姑获(姑獲)
传说中鸟名。相传为产妇所化,正月夜出现,其声似小儿泣,喜取人女子养之,至有小儿之家,即以血点其衣为志;或说鸟落尘于儿衣中,可令儿病,也叫“鬼鸟”、“女鸟”、“夜行游女”。参阅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姑获鸟
《漢語大詞典》:射影含沙
相传 江 南水中有毒虫名蜮,人在岸上,影见水中,即以气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著皮肌,其疮如疥,中影者亦病。后因称阴谋中伤他人为“射影含沙”。 清 周亮工 《祭汀州司李若羲卢公文》:“余以质讯至,向者射影含沙之説消沮。”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嗟彼 日 人,阴贼成性,当 民国 初建之际,挑兄弟鬩墙之机,射影含沙,无所不至。”
《漢語大詞典》:螪何
亦作“ 螪蚵 ”。 虫名。又名“蛶”。
分類:虫名
《漢語大詞典》:纱羊(紗羊)
虫名。蜻蛉之别名。
分類:虫名蜻蛉
《漢語大詞典》:缫丝娘(繅絲娘)
虫名。络纬之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络纬:“方言,络纬,一名繅丝娘。”
分類:虫名络纬
《漢語大詞典》:腃发(腃髮)
虫名。斑蝥的别称。中医入药,用以治疥癣、瘰疬等病。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斑蝥
《漢語大詞典》:结草虫(結草蟲)
昆虫名。亦称“ 结苇 ”。体形圆长,暗黑色,常缀叶片、小枝、树皮等为巢,被于体外而匐行。春季食茶、梅、樱、李等之嫩芽及叶。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结草虫,一名结苇,好於草末折屈草叶以为巢窟,处处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