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吹箫(吹簫)  拼音:chuī xiāo
1.吹奏箫乐。《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战国时伍子胥吹箫乞食于吴市的事。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后世遂称乞食为「吹箫」。
3.相传春秋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比喻缔结婚姻。唐。白居易 得景请预驸马所司纠云景庶子也且违格令欲科家长罪不伏:「选吹箫之匹,虽则未获贞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國語辭典》:吴市吹箫(吳市吹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时伍子胥自楚逃至吴,曾于吴市吹箫乞食,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后用以比喻行乞街头或飘泊流浪,生活困顿。如:「这个星期如果再找不著工作,可真要吴市吹箫了!」
《漢語大詞典》:箫鼓(簫鼓)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王玉峰《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分類:乐奏军乐
《國語辭典》:玉箫(玉簫)  拼音:yù xiāo
一种乐器,为玉制的箫。《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河里灯火阑珊,笙歌渐歇,耳边忽听得玉箫一声。」
《骈字类编》:箫声(箫声)
唐 李华 仙游寺 日暮松风来,箫声生左右。
唐 元稹 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 箫声吟茂竹,虹影逗虚檐。
唐 李群玉 玉真观 一自箫声飞去后,洞宫深掩碧瑶坛。
唐 罗邺 洛阳春望 草色花光惹襟袖,箫声歌响隔楼台。
《國語辭典》:箫韶(簫韶)  拼音:xiāo sháo
乐曲名。相传舜所制的大型乐舞曲。也称为「箾韶」、「大韶」、「九韶」,亦简称「韶」。《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清。陈奕禧〈虞帝陵〉诗:「飨堂合乐处,彷佛奏《箾韶》。」
《國語辭典》:洞箫(洞簫)  拼音:dòng xiāo
乐器名,吹管乐器:(1)竹制,直吹。正面五孔,背面一孔。为独奏乐器,亦常用于传统丝竹乐合奏或古琴合奏中。(2)特指海南岛黎族的吹奏乐器。以一根无节长竹管制成,有二吹孔,四个按音孔,前三后一,音色深沉且柔和,音量较小。
《漢語大詞典》:笙箫(笙簫)
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唐 曹唐 《小游仙诗》:“忽闻下界笙簫曲,斜倚红鸞笑不休。” 宋 张子野 《清平乐》词:“曲池斜度鸞桥,西园一片笙簫。”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砥志》:“那知我粉冷絮尘,脂冻桃花,不理旧时笙簫。”
《國語辭典》:箫管(簫管)  拼音:xiāo guǎn
1.箫与管。《诗经。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文选。潘岳。藉田赋》:「箫管嘲哳以啾嘈兮,鼓鞞𥐪隐以砰磕。」
2.单管的箫,即竖笛。《乐府诗集。卷六三。杂曲歌辞三。南朝宋。鲍照。升天行》:「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
《國語辭典》:凤箫(鳳簫)  拼音:fèng xiāo
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后随凤凰而去,遂以凤箫泛指箫或排箫。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肠断斑骓去未还〉词:「肠断斑骓去未还,绣屏深锁凤箫寒,一春幽梦有无间。」也称为「凤凰箫」。
《漢語大詞典》:凤女祠(鳳女祠)
古祠名。相传 秦穆公 之女 弄玉 与夫 萧史 双双乘凤凰而去, 秦 人筑祠祀之。故址在今 陕西省 宝鸡市 东南。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 秦 人作 凤女祠 於 雍宫 中,时有簫声而已。”参见“ 凤臺 ”。
《骈字类编》:紫箫(紫箫)
唐 皮日休 病孔雀 强听紫箫如欲舞,困眠红树似依屏。
宋 王安石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宋 曾巩 将之浙江延祖子山师柔会别饮散独宿空亭遂书怀别 置酒吴亭上,无人吹紫箫。
《漢語大詞典》:琼箫(瓊簫)
玉箫。 唐 王翰 《飞燕篇》:“朝弄琼簫下綵云,夜踏金梯上明月。” 元 虞集 《陪敬斋监郡登华盖》诗:“朝步仍垂苍玉珮,登高还引紫琼簫。” 清 纳兰性德 《东风齐着力》词:“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簫。”
分類:玉箫
《漢語大詞典》:箫吹(簫吹)
箫声。 唐 上官仪 《奉和秋日即日应制》:“緹油泛行幔,簫吹转浮梁。”
《漢語大詞典》:饧箫(餳簫)
卖饴糖人所吹的箫。语本《诗·周颂·有瞽》:“簫管备举。” 郑玄 笺:“簫,编小竹管,如今卖餳者所吹也。” 孔颖达 疏:“其时卖餳之人吹簫以自表也。” 宋 汤恢 《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清 龚自珍 《冬月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卷,沉沉止復吹。”
分類:饴糖
《漢語大詞典》:鸾箫(鸞簫)
箫的美称。 元 刘埙 《西湖明月引·用白云翁韵送客游行都》词:“目断京尘,何日听鸞簫?”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题字》:“听 秦 楼一派鸞簫,闻巷陌几声筝调。” 清 马位 《中秋夜》诗:“彩霞縹緲现金闕,鸞簫凤吹音琅琅。”
分類:
《漢語大詞典》:短箫(短簫)
吹奏乐器名。 汉 晋 时多以鼓吹铙歌形式,用于郊、庙的军乐。后亦用于民间歌舞伴奏或独奏等。晋书·乐志上:“其有短簫之乐者,则所谓王师大捷,令军中凯歌者也。” 南朝 梁简文帝 《折杨柳曲》:“城高短簫发,林空画角悲。” 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诗:“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簫悲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