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电信(電信)  拼音:diàn xìn
1.利用电话、传真或电报等设施收发消息的通讯方式。如:「电信设备」。
2.利用有线、无线,以光、电磁系统或其他科技产品收发符号、信号、影像、声音或其他性质之讯息。
《国语辞典》:交通部电信总局(交通部电信总局)  拼音:jiāo tōng bù diàn xìn zǒng jú
监督、辅导电信事业并办理电信监理的机关单位,隶属于交通部。民国三十二年,交通部将以前的电报局、电话局合并改组为电信局,统办各种电报、电话业务,扮演行政监督与电信事业经营之双重角色。后为因应电信自由化潮流,于民国八十五年七月起,主要负责国家电信政策之设计、电信市场之管理监督,而将业务部门改制为国营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國語辭典》:干扰(干擾)  拼音:gān rǎo
1.扰亂、打扰。如:「请把音量转小,以免干扰他人。」
2.因外來或内生的电磁场或电波使电气设备受到扰亂的现象。
《國語辭典》:喇叭  拼音:lǎ bā
1.乐器名,吹管乐器。民间俗称西洋音乐的铜管乐器为喇叭,特别指小号(小喇叭)、长号(伸缩喇叭)与低音号(低音喇叭),或军中用来传达命令的军号。中国传统乐器多指唢呐。《通俗编。器用》:「旧唐书音乐志:『西戎有吹金者,铜角是也。长二尺,形如牛角。』盖即今喇叭耳 。」
2.装置在交通工具内,将电流的变化转变成声音的设备。用手操作,具警告作用。如:「开车时,请勿乱按喇叭。」
3.形容人多话,到处宣传。如:「他真是个大喇叭,无论听到什么消息,立刻到处广播。」
《國語辭典》:电话(電話)  拼音:diàn huà
一种通讯方式,系利用电的快速传播特性,将声波转换成电的信号,传至远处后再还原为声波,使两地间能互相通话,传达消息。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
《国语辞典》:总机(总机)  拼音:zǒng jī
电信局或较大机关、团体所设,负责转接电话线路的单位。
《国语辞典》:网路(网路)  拼音:wǎng lù
1.由电阻、电感、电容、电晶体等电子元件构成的复杂电路。
2.多个广播电台由电缆、无线电或普通电线相连接而成的广播网。
3.利用电缆线或现成的电信通讯线路,配合网路卡或数据机,将伺服器与各单独电脑连接起来,在软体的运作下,达成资讯传输、资料共享等功能。此种系统即称为「网路」。如:「区域网路」、「网际网路」。
《國語辭典》:发报(發報)  拼音:fā bào
1.把消息、情报用无线电装置发给接收者。如:「他在军队里负责发报工作。」
2.送报。如:「报业愈发达,发报的工作愈繁重。」
《國語辭典》:邮电(郵電)  拼音:yóu diàn
指邮政和电信。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由于邮电事业的发达而日益缩短。」
《漢語大詞典》:邮讯(郵訊)
邮政和电信。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他坐着帆船,从他那闭塞的不通邮讯的乡下到县城里来了。”
《国语辞典》:磁头(磁头)  拼音:cí tóu
能读取磁媒体,将磁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或将电信号转成磁信号的转换器。如录放音机、录放影机、磁碟机等为其应用。
《國語辭典》:磁带(磁帶)  拼音:cí dài
一种涂有磁性薄膜的胶带。藉由磁膜的磁化而得以储存资料。
《國語辭典》:电报(電報)  拼音:diàn bào
以电的讯号來传送消息的通信方式。一般电报有专用的架空线或地下电缆,用來传送代表各种讯息的电脉冲信号。脉冲信号是依据编码來发送,为长音和短音的组合。接收端经解码后即可明瞭信息的内容。
《漢語大詞典》:邮电局(郵電局)
办理邮政电信业务的机构。《人民邮电报》1991.1.10:“刚到邮电局那年,他被分配到 枣林坪 邮电所跑乡邮。”
《漢語大詞典》:文报局(文報局)
即电信局。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上》:“近各省復设文报局以捷信音。”
分類:电信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