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巢父
 
张叔明
 
李白
 
裴政
 
韩准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四〈孔巢父列传〉~4095~
孔巢父,冀州人,字弱翁。父如圭,海州司户参军,以巢父赠工部郎中。巢父早勤文史,少时与韩准、裴政、李白、张叔明、陶沔隐于徂来山,时号「竹溪六逸」。
典故 
秦堇勇

相关人物
堇父


《春秋左传·襄公十年》
「晋荀偃、士丐请伐偪阳而封宋向戌焉。荀罃曰:「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固请。丙寅,围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主人县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绝之。队则又县之,苏而复上者三。主人辞焉,乃退,带其断以徇于军三日。」晋·杜预注:「『堇父,孟献子家臣。步挽重车以从师。』『偪阳人县布以试外勇者。』『主人嘉其勇,故辞谢不复县布。』『带其断布以示勇。』」

例句

何妨秦堇勇,又有曹刿说。 陆龟蒙 杂讽九首

城险疑悬布,砧寒未捣绡。 韩愈 春雪

典故
主父五鼎
 
主父言
    
五鼎食烹
 
求五鼎

相关人物
主父偃


《墨子》卷一〈七患〉~23~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五谷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五谷不收谓之饥。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旱,则损五分之二。凶,则损五分之三。馈,则损五分之四。饥,则尽无禄禀食而已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士不入学,君朝之衣不革制,诸侯之客,四邻之使,雍食而不盛,彻骖騑,涂不芸,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也。
《汉书》卷六十四上〈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上·主父偃〉
主父偃,齐国临菑人也。学长短从横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游齐诸子间,诸儒生相与排傧,不容于齐。……是时,徐乐、严安亦俱上书言世务。书奏,上召见三人,谓曰:「公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乃拜偃、乐、安皆为郎中。偃数上疏言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岁中四迁。……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或说偃曰:「大横!」偃曰:「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唐·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五鼎食,牛、羊、豕、鱼,麋也。诸侯五,卿大夫三。」师古曰:「五鼎亨之,谓被镬亨之诛。」

例句

孤芳安可驻,五鼎几时烹。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

偃须求五鼎,陶只爱吾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

一竿如有计,五鼎岂须烹。 罗隐 雪霁

朝趋九韶音,暮列五鼎食。 陆龟蒙 杂讽九首

典故
相关人物
任父


《昭明文选》卷五晋·左太冲(思)《吴都赋》
「术兼詹公,巧倾任父。」晋·刘渊林注:「任父,任公子也。庄周曰:『任公子为大钩巨矰,五十犗牛以为饵,蹲会稽,投竿东海。已而大鱼食巨钩。』」

典故
三川震

相关人物
伯阳父


《国语》卷一〈周语上·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26~
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阳溢而壮,阴源必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足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雒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如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三国吴·韦昭注:「西周,谓镐京也,幽王在焉,邠、岐之所近也。三川,泾、渭、洛,出于岐山也。震,动也。地震,故三川亦动也,川竭也。」
典故
叔父居东

相关人物
周公


《尚书》卷十三〈周书·金縢〉~88~
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唐·孔颖达疏:「《诗》《东山》之篇歌此事也。《序》云东征,知居东者遂东往征也。虽征而不战,故言居东也。东山诗曰: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又云:三年而归,此言二年者,诗言初去及来,凡经三年,此直数居东之年,除其去年,故二年也。罪人既多,必前后得之。故云二年之中,罪人此得,惟言居东,不知居在何处,王肃云:东,洛邑也,管蔡与商奄共叛,故东征镇抚之案,验其事二年之间,罪人皆得。」
典故
太师尚父

相关人物
吕尚(姜太公)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479~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汉·刘向《别录》曰:「师之,尚之,父之,故曰师尚父。父亦男子之美号也。」
典故
投戈下拜真吾父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郭子仪列传〉~3462~
是时,急召子仪自河中至,屯于泾阳,而虏骑已合。子仪一军万馀人,而杂虏围之数重。子仪使李国臣、高升拒其东,魏楚玉当其南,陈回光当其西,朱元琮当其北。子仪率甲骑二千出没于左右前后,虏见而问曰:「此谁也?」报曰:「郭令公也。」回纥曰:「令公存乎?仆固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从其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存乎?」报之曰:「皇帝万岁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又使谕之曰:「公等顷年远涉万里,剪除凶逆,恢复二京。是时子仪与公等周旋艰难,何日忘之。今忽弃旧好,助一叛臣,何其愚也!且怀恩背主弃亲,于公等何有?」回纥曰:「谓令公亡矣,不然,何以至此。令公诚存,安得而见之?」子仪将出,诸将谏曰:「戎狄之心,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固不敌,且至诚感神,况虏辈乎!」诸将曰:「请选铁骑五百卫从。」子仪曰:「适足以为害也。」乃传呼曰:「令公来!」虏初疑,持满注矢以待之。子仪以数十骑徐出,免冑而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下马齐拜曰:「果吾父也。」子仪召其首领,各饮之酒,与之罗锦,欢言如初。
典故
文伯羞鳖

相关人物
公父文伯
 
露睹父


《国语》卷五〈鲁语下·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202~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例句

文伯羞鳖,孟宗寄鲊。 李瀚 蒙求

典故
向歆父子

相关人物
刘向(字子政)
 
刘歆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刘向~〉928~
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数奏封事,迁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时数有大异,向以为外戚贵盛,凤兄弟用事之咎。而上方精于诗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向见尚书洪范,箕子为武王陈五行阴阳休咎之应。向乃集合上古以来历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行事,连传祸福,著其占验,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号曰洪范五行传论,奏之。天子心知向忠精,故为凤兄弟起此论也,然终不能夺王氏权。……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馀年,年七十二卒。卒后十三岁而王氏代汉。向三子皆好学:长子伋,以易教授,官至郡守;中子赐,九卿丞,蚤卒;少子歆,最知名。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刘歆〉~967~
歆字子骏,少以通诗书能属文召见成帝,待诏宦者署,为黄门郎。河平中,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向死后,歆复为中垒校尉。哀帝初即位,大司马王莽举歆宗室有材行,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贵幸。复领五经,卒父前业。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语在艺文志。歆及向始皆治易,宣帝时,诏向受谷梁春秋,十馀年,大明习。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传。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质问大义。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歆亦湛靖有谋,父子俱好古,博见彊志,过绝于人。
典故
宣父敬项橐
 
项橐称师

相关人物
项橐


《战国策》卷七〈秦策五·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282~
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以遽言叱乎?」

例句

项橐称师日,甘罗作相年。 路德延 小儿诗

宣父敬项橐,林宗重黄生。 魏万 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

典故
啸父忆鱼

相关人物
虞啸父


《晋书》卷七十六《虞潭传》附《虞啸父传》
啸父少历显位,后至侍中,为孝武帝所亲爱。尝侍饮宴,帝从容问曰:「卿在门下,初不闻有所献替邪?」啸父家近海,谓帝有所求,对曰:「天时尚温,鱼虾鲊未可致,寻当有所上献。」帝大笑。因饮大醉,出,拜不能起,帝顾曰:「扶虞侍中。」啸父曰:「臣位未及扶,醉不及乱,非分之赐,所不敢当。」帝甚悦。

例句

啸父知机先忆鱼,季鹰无事已思鲈。 吴融 渡汉江初尝鳊鱼有作

典故
相关人物
正考父


《春秋左传·昭公七年》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晋·杜预注:「言不敢安行。」
《庄子》杂篇·卷十上《列禦寇》
「正考父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唐·成玄英疏:「伛曲循墙,并敬容极恭,卑退若此,谁敢将不轨之事而侮之也!」

例句

误曾公触尾,不敢夜循墙。 杜牧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敢衒由之瑟,甘循赐也墙。 杨巨源 上刘侍中

典故
亚父玉斗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范增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2~
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柰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閒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閒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典故
一巢悬木末

相关人物
巢父


《高士传》卷上
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

例句

回望一巢悬木末,独寻危石坐岩中。 刘沧 赠天台隐者

《漢語大詞典》:六逸
指 竹溪 六逸。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 李白 ﹞更客 任城 ,与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 陶沔 居 徂来山 ,日沉饮,号‘ 竹溪 六逸’。” 金 郦权 《自鹤壁游善应洹山》诗:“同游成六逸,轰饮助高兴。”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发跡锄强》:“苍虬籜浮,金茎凤游,七贤六逸频呼酒。” 丁以布 《题三子游草》诗:“还应乐府歌《三妇》,六逸高风未渺漫。”
《漢語大詞典》:悬布(懸布)
瀑布。 唐 杜佑 《杜城效居王处士凿山引泉记》:“悬布垂练,摇曳晴空。” 宋 范成大 《龙门峡》诗:“瀑流悬布不知数,乱落嵌根飞白雨。”
分類:瀑布
《漢語大詞典》:五鼎
(1).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别盛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供品。见仪礼·少牢馈食礼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明 陆采 《怀香记·钦赐异香》:“莫把年华空断送,整五鼎三牲脩供。” 明 沈受先《三元记·辞亲》:“前呼后拥,显亲扬名,也胜是死后三牲五鼎之祭。”
(2).见“ 五鼎食 ”。
《漢語大詞典》:五鼎食
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晋书·束晳传:“夕宿七娥之房,朝享五鼎之食。”亦省作“ 五鼎 ”。 南朝 梁 沈约 《君子有所思行》:“无以五鼎盛,顾嗤三经玄。” 唐 白居易 《把酒》诗:“朝飡不过饱,五鼎徒为尔。”
《漢語大詞典》:五鼎烹
亦作“ 五鼎亨 ”。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鼎镬烹煮罪人。汉书·主文偃传:“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 颜师古 注:“五鼎亨之,谓被鑊亨之诛。”亨,“ 烹 ”的本字。 宋 陆游 《当食叹》诗:“贪夫五鼎烹,志士 首阳 饿。” 明 陈子龙 《赠孙克咸》诗:“轩冕甘为五鼎烹,壮士翻为二桃弃。”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生不五鼎食,死不五鼎烹。”
《漢語大詞典》:五鼎食
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晋书·束晳传:“夕宿七娥之房,朝享五鼎之食。”亦省作“ 五鼎 ”。 南朝 梁 沈约 《君子有所思行》:“无以五鼎盛,顾嗤三经玄。” 唐 白居易 《把酒》诗:“朝飡不过饱,五鼎徒为尔。”
《漢語大詞典》:任父
指 任公子 。文选·左思〈吴都赋〉:“术兼 詹公 ,巧倾 任父 。” 刘逵 注:“ 任父 , 任公子 也。” 前蜀 韦庄 《渔溏十六韵》:“对景思 任父 ,开图想 不兴 。”
《漢語大詞典》:循墙(循牆)
(1).谓避开道路中央,靠墙而行。表示恭谨或畏惧。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杜预 注:“言不敢安行也。” 晋 陆云 《逸民箴》:“咎自专宠,福在循墙,是故保其安者常危,而忘其存者不亡。” 明 宋濂 《题梁元帝画职贡图》:“其画……亦为 宋 代名笔所作,世之粗工,涂青抹红以欺世者,见之必循墙而避矣。”
(2).为沿墙。 王闿运 《影山草堂铭》:“且庭室可改,忆迹无迁;阶墀已平,循墙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