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炼 → 鍊炼”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丹术(丹術)
炼丹的方法。新唐书·裴潾传:“今乃方士 韦山甫 、 柳泌 等以丹术自神,更相称引,诡为陛下延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富翁见説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歧路灯》第七五回:“道士道:‘我有丹术,须你有丹心。’”
分類:炼丹
《漢語大詞典》:鼎器
炼丹容器。 唐 裴铏 《传奇·韦自东》:“二人因以泉涤其鼎器而饮之。”
《漢語大詞典》:舐鼎
太平广记卷八引 晋 葛洪 神仙传·刘安:“ 八公 使 安 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昇天……时人传 八公 、 安 临去时,餘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昇天。”后因以“舐鼎”喻攀龙附凤。鼎,指炼丹药之器。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语窗鸡逞辨,舐鼎犬偏馋。” 宋 欧阳修 《〈龙茶录〉后序》:“丹成龙驾,舐鼎莫及。” 宋 苏轼 《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诗:“时有世人来舐鼎,欲随鸡犬事 刘安 。”
《漢語大詞典》:曾青
矿产名。色青,可供绘画及化金属用。道士常用为炼丹的药品。管子·山至数:“ 秦 之 明山 之曾青,一筴也。”荀子·王制:“ 南海 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 杨倞 注:“曾青,铜之精,可繢画及化黄金者,出 蜀山 越嶲 。” 唐 李白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 明 刘基 《寒夜曲》:“十二楼开春醉醒,千年断石生曾青。”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曾青:“曾,音层,其青层层而生,故名。或云,其生从实至空,从空至层,故曰曾青也。”
《國語辭典》:金灶  拼音:jīn zào
道家炼丹所用的炉灶。《陈书。卷二六。徐陵传》:「金灶之方,吾知其决。」南朝梁。江淹〈赠鍊丹法和殷长史〉诗:「方验参同契,金灶鍊神丹。」
分類:道士炼丹
《漢語大詞典》:鼎炉(鼎爐)
亦作“ 鼎鑪 ”。
(1).道士炼丹的鼎和炉。《参同契》卷上:“偃月法鼎炉,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 董德宁 发挥:“偃者,卧也,即仰也。言鼎炉之可容纳水火者,乃偃月之法象也。盖鼎象望月之圆,可容药物;而炉象弦月之缺,可纳火符,故曰偃月法鼎炉。” 唐 吕岩 《苏幕遮》词:“虚无中,尘色内。尽是还丹,歷歷堪收采。这箇鼎鑪解不解。”
(2).指鼎形香炉。 清 李调元 《龙洞》诗:“鼎炉烧降香,乍讶双童出。”
《漢語大詞典》:运火(運火)
谓炼丹士用火冶炼。太平广记卷四一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刘无名》:“復运火二年,日周六百,再经四时,重履长至,初则十月离其胞胎,已成初品。”
《漢語大詞典》:丹汞
朱汞,指炼丹者从朱砂中提炼出来的丹药。 宋 赵师秀 《寄徐丞》诗:“亦欲鬢毛休似雪,争如丹汞只为灰。”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二折:“降伏尽婴儿姹女,将炼成丹汞黄银。”
《漢語大詞典》:铅鼎(鉛鼎)
炼丹炉。铅为道家炼丹的主要原料,故名。亦借指道家修炼之事。 宋 苏轼 《临江仙·龙丘子自洛至蜀作此记之》词:“ 龙丘 新洞府,铅鼎养丹砂。” 宋 苏轼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自此养铅鼎,无穷走河车。” 施元之 等注引 杜光庭 《仙传拾遗》:“ 刘无名 ,有真人示以阳炉阴鼎柔金炼化水玉之方,伏汞炼铅成朱髓之诀,以铅为君,以汞为臣,八石为使,黄芽为田。”
《漢語大詞典》:仙灶(仙竈)
指学仙者炼丹之灶。 唐 王泠然 《夜光篇》诗:“初谓炼丹仙灶里,还疑铸剑神谿中。”
《漢語大詞典》:金汞
道家所炼丹药名。 唐 戎昱 《送吉州阎使君入道》诗之一:“金汞封仙骨,灵津嚥玉池。”云笈七籤卷六六:“夫论还丹皆至药而为之,即丹砂之玄珠,金汞之灵异,有仙自然还丹,生太阳背阴向阳之山。” 元 袁桷 《次韵善之杂兴》之四:“丹熟抽金汞,窗明炼玉砂。”
《漢語大詞典》:丹道
(1).道教所谓炼丹成仙之道。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青城山修斋词》:“伏愿上真降鉴,众圣宣慈,迴机轴於玄关,启辉光於丹道。”《参同契》卷二“道成德就” 清 袁仁林 注;“丹道成,玄德就矣。”
(2).染红道路。新唐书·韩弘传:“ 弘 察军中素恣横者 刘鍔 等三百人,一日,数其罪,斩之牙门,流血丹道。”
《漢語大詞典》:砂汞
丹砂和水银。道教用以炼丹的原料。云笈七籤卷七三:“神室者,丹之枢纽,众石父母,砂汞别名。”
《國語辭典》:烧炼(燒煉)  拼音:shāo liàn
烧丹炼药。「炼」文献异文作「鍊」。唐。李翱 疏屏奸佞:「凡自古奸佞之人可辨也,……,主好神仙,则通烧鍊变化之术。」清。赵翼〈白香山〉诗:「元和中,方士烧鍊之术盛行,士大夫多有信之者。」
《漢語大詞典》:丹侣
古代道教徒多以炼丹为修道成仙之务,故称道士为丹侣。 明 何景明 《天坛沈道士观中》诗:“洞口逢丹侣,花间醉碧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