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调色盘(调色盘)  拼音:tiáo sè pán
一种可以调配颜料,使其混合均匀的绘画器具。如:「他手拿调色盘,将眼前的美景细细绘下。」
《国语辞典》:搀放(搀放)  拼音:chān fàng
掺杂混合。如:「这两样东西的成分不同,不要搀放在一起。」
《国语辞典》:蜡画(蜡画)  拼音:là huà
一种绘画表现的技法。以加热熔解的蜂蜡混合颜料,在木板、象牙或大理石上描绘,再用加热工具烘烤绘画表面,使笔触或刮刀痕迹熔为均匀的薄膜。相传起源于希腊,起初多用于建筑的彩色,后始为绘画广泛使用。现代蜡画法除加热方法更加复杂外,蜂腊则改为树脂,布画上则改用油。
《国语辞典》:气釬(气釬)  拼音:qì hàn
一种利用氧气和其他可燃性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燃烧后所生的高热,使金属件相熔接的釬接方法。主要应用于釬接薄钢板、低熔点金属、铸铁件和有色金属。
《国语辞典》:圊肥  拼音:qīng féi
一种有机肥料。由家畜排泄物、褥草、饲料残渣混合堆积腐熟后所形成的肥料。也称为「厩肥」、「圈肥」。
《国语辞典》:泡棉  拼音:pào mián
将聚胺基甲酸和发泡剂适量混合,放入闭合模中,由于发泡剂引起反应,使树脂膨胀,充满模腔,待反应完成后取出即为泡棉。
《国语辞典》:骨材  拼音:gǔ cái
与水泥混合而成为混凝土的粗细填充材料。一般为砂及碎石。
《国语辞典》:合球  拼音:hé qiú
一种男女混合组队的运动。起源于荷兰。其场地与手球场一般大小,分为三个区,距两端十公尺各设篮框。比赛以投篮得分多少分胜负。规则类似篮球,但不能连续运球,带球只可走一步,且男女分别一对一的防守。
《国语辞典》:饱和湿度(饱和湿度)  拼音:bǎo hé shī dù
在混合气体中,水蒸汽的分压和同温度下纯水的水蒸汽压相等时,称为「饱和湿度」。
《国语辞典》:半咸水湖(半咸水湖)  拼音:bàn xián shuǐ hú
海水和淡水混合,使盐分变淡的湖泊。多为海水流入海岸附近形成的湖。
《国语辞典》:月长石(月长石)  拼音:yuè cháng shí
具有月光效应的长石矿物。由两种长石混合组成,以冰长石和钠长石组成最常见。好的月长石呈半透明状,有似波浪漂游的蓝光。
《国语辞典》:预拌料(预拌料)  拼音:yù bàn liào
混合饲料前,事先所混匀的成分较少的原料。
《国语辞典》:常态分班(常态分班)  拼音:cháng tài fēn bān
不按学生能力高低区分,而采用混合编班的制度,班内学生能力呈常态分配,班与班之间程度相当。
《国语辞典》:蜜豆冰  拼音:mì dòu bīng
用蜜豆和碎冰块混合而成的食品。是夏天的一种消暑饮品。
《国语辞典》:铝热法(铝热法)  拼音:lǚ rè fǎ
一种藉铝粉与金属氧化物混合加热所产生的高温,以熔解金属或合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