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洗杀(洗殺)
(1).洗涤。《水浒传》第七一回:“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姦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乾浄?”
(2).洗劫屠戮。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 赵尔丰 串通 永宁 劣绅 傅华封 ,竟洗杀了不少村镇。”
分類:洗涤屠戮
《漢語大詞典》:澉澹
犹洗涤。文选·枚乘〈七发〉“澹澉手足,頮濯髮齿” 唐 李善 注:“澉澹,犹洗涤也。”
分類:洗涤
《漢語大詞典》:颒泽(頮澤)
洗搓;洗涤。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土多牛羊,俗不頮泽,男女衣皮,俗好饮酒歌舞。”
分類:洗涤
《漢語大詞典》:盥溉
洗涤。指除去(罪过、积习等)。 清 刘大櫆 《程氏宗祠碑记》:“相习以让,相勉以仁,磨揉盥溉,其德维新。”参见“ 洗涤 ”。
《國語辭典》:洗涤(洗滌)  拼音:xǐ dí
洗除污秽。《南史。卷七一。儒林传。何佟之传》:「性好洁,一日之间洗涤者十馀过,犹恨不足,时人称为水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相身处朝市,向为尘俗所役,乍见山光水色,洗涤心胸。」
《國語辭典》:洗心  拼音:xǐ xīn
洗涤心胸,摒除恶念或杂念。《易经。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唐。徐浩〈宝林寺作〉诗:「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
《國語辭典》:涤器(滌器)  拼音:dí qì
洗涤杯盘碗碟等器物。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生纽得相如涤器,强教他卓氏当垆。」
《國語辭典》:澡雪  拼音:zǎo xuě
洗涤、清净。汉。马融 长笛赋:「是故可以通灵感物,写神喻意、致诚效志,率作兴事,溉盥污濊,澡雪垢滓矣。」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神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漢語大詞典》:洗湔
洗涤,清除。 唐 韩愈 《示爽》诗:“才短难自力,惧终莫洗湔。” 宋 苏轼 《仆曩于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子骏以见遗》诗:“问君乞得良有意,欲将俗眼为洗湔。” 清 秋瑾 《同胞苦》诗:“天日惨淡寃气塞,此罪此恶难洗湔。”
分類:洗涤清除
《漢語大詞典》:濯磨
亦作“ 濯摩 ”。 洗涤磨炼。比喻加强修养,以期有为。 宋 苏轼 《〈居士集〉叙》:“自 欧阳子 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説为忠。”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子先法曹掾,仁义躬濯磨。”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杂录:“思昔 仁祖 尝下詔书,以古道飭天下士。天下士皆自濯摩,亦翕然丕变,一归于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然则 满洲 弗逐,而欲士之争自濯磨,民之敌愾效死,以期至乎独立不羈之域,此必不可得之数也。”
《国语辞典》:濯冠  拼音:zhuó guān
洗涤帽子。《礼记。礼器》:「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隘矣。」唐。韩愈〈石鼓歌〉:「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漢語大詞典》:水淫
指有洁癖而过分喜好洗涤的人。南史·儒林传·何佟之:“﹝ 佟之 ﹞性好洁,一日之中洗涤者十餘过,犹恨不足,时人称为水淫。”
《漢語大詞典》:洗衣
洗涤衣服
做其洗涤衣服之工作
《漢語大詞典》:漱濯
亦作“潄濯”。 洗涤。 唐 李华 《隐者赞·严子陵》:“ 富春 长往,潄濯清江。” 宋 陆游 《古井》诗:“驾言欲漱濯,冀远尘土袭。”
分類:洗涤
《漢語大詞典》:慧水
佛教语。谓智慧如水,能洗涤一切烦恼污垢。 南朝 梁 萧统 《谢赉敕制旨〈大集经〉讲疏启》:“甘露入顶,慧水灌心。”
《漢語大詞典》:漱涤(漱滌)
亦作“潄涤”。 洗涤。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湔浣肠胃,漱涤五藏。” 唐 柳宗元 《愚溪诗序》:“余虽不合於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洵可娱目赏心,潄涤尘襟。”
分類: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