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当头一棒(當頭一棒)  拼音:dāng tóu yī bàng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也作「当头棒喝」、「迎头棒喝」。
《國語辭典》:当头棒喝(當頭棒喝)  拼音:dāng tóu bàng hè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歧路灯》第一四回:「那日程希明当头棒喝,未免触动了天良。」也作「当头一棒」、「迎头棒喝」。
《漢語大詞典》: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年轻人敢想敢说,敢做敢闯,毫不畏惧: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真令老一辈钦羡。
《國語辭典》:处之泰然(處之泰然)  拼音:chǔ zhī tài rán
遇到事情时态度镇定,神色自若。《宋史。卷四五○。尹谷传》:「江陵大府,雄据上流,表里襄、汉,西控巴蜀,南扼湖、广,兵民杂处,庶务丛集,霆随事裁决,处之泰然。」《元史。卷一五八。许衡传》:「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覈菜茹,处之泰然。」也作「泰然居之」、「泰然处之」。
《漢語大詞典》:寸步不让
一般是指谈判问题丝毫不肯让步。例如:他本来想讨讨价钱,谁知主任死死咬住,寸步不让!——古立高《初恋》
《國語辭典》:弃若敝屣(棄若敝屣)  拼音:qì ruò bì xǐ
敝屣,破鞋。「弃若敝屣」指像扔掉破鞋一样的抛弃。语本《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后用以比喻一点都不可惜。如:「我向来淡泊名利,对于地位权势弃若敝屣。」
《漢語大詞典》:弃屣(棄屣)
扔掉鞋子。比喻轻视。语出孟子·尽心上:“ 舜 视弃天下,犹弃敝蹝。” 朱熹 集注:“蹝,草履也。”广韵·去寘“屣”下引孟子:“ 舜 去天下如脱敝屣。” 元 袁易 《寄吴中诸友·汤师言》诗:“卓行拘常调,微官更数移。君怀同弃屣,吾道叹如丝。”
《國語辭典》:秋毫无犯(秋毫無犯)  拼音:qiū háo wú fàn
一点都不侵犯。《三国演义》第二回:「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平妖传》第四○回:「一路行军都有纪律,与民秋毫无犯。」也作「秋毫不犯」。
《國語辭典》:如弃敝屣(如棄敝屣)  拼音:rú qì bì xǐ
好像丢掉破鞋一样。语本《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比喻毫不在意或毫不珍惜。《宋史。卷三八七。汪应辰传》:「尊号始自开元,罢于元丰,今不当复,况太上视天下如弃敝屣,岂复顾此?」《东周列国志》第四七回:「倘此时有龙凤迎寡人,寡人视弃山河,如弃敝屣耳!」
《國語辭典》:慷他人之慨  拼音:kāng tā rén zhī kǎi
利用他人的财物,为自己做人情。《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满生总是慷他人之慨,落得快活。」
《國語辭典》:马不停蹄(馬不停蹄)  拼音:mǎ bù tíng tí
到处奔行而不止息。形容忙碌不休。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打的他马不停蹄。」《隋唐演义》第一四回:「叔宝归心如箭,马不停蹄,两三日间,竟奔河东潞州。」
《漢語大詞典》:连更晓夜(連更曉夜)
犹连夜。形容办事赶紧,毫不拖延。《水浒传》第八三回:“中书省得了圣旨,一面连更晓夜,整顿酒肉,差官二员,前去给散。”《水浒传》第八九回:“寨中合造雷车二十四部……连更晓夜,催併完成。”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二:“听见没有镜匣脂粉,立刻跑去,连更晓夜地买。”亦作“ 连更彻夜 ”、“ 连更星夜 ”。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宋四公 思量道:‘ 梁园 虽好,不是久恋之家,连更彻夜走归 郑州 去。’”《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太平军打仗好军机》:“太平军来打 镇平城 , 镇平 大爷就着惊;连更星夜就逃走,带得家小到 长澐 。”
《國語辭典》:亮盒子摇(亮盒子搖)  拼音:liàng hé zi yáo
古时一种称为「押宝」的赌博,庄家将骰子盖在盒内摇动,打开盒子后,以骰子点数大小决定输赢。后比喻将秘密公开出来。《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不当著他们说吗?咱们亮盒子摇。」
《國語辭典》:临难不惧(臨難不懼)  拼音:lín nàn bù jù
遭遇危难,并不恐惧。《邓析子。无厚》:「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知天命也。」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之称人豪者,才气各有高卑,然皆临难不惧,谈笑就死为雄。」也作「临难不恐」、「临难不慑」、「临难无慑」。
《國語辭典》:临死不怯(臨死不怯)  拼音:lín sǐ bù què
面对死亡却不懦弱。意谓人胆壮志坚。宋。洪迈《东坚乙志。卷三。韩蕲王诛盗》:「为言此人临死不怯,似亦可用。」也作「临死不恐」。
《國語辭典》:临危不顾(臨危不顧)  拼音:lín wéi bù gù
遇到危难时能挺身而起,不犹豫、回顾。《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陈留王奂纪》:「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周书。卷三四。赵善等传。史臣曰》:「自三方鼎峙,群雄竞逐,俊能驰鹜,各吠非主,争奋厉其智勇,思赴蹈于仁义,临危不顾,前哲所难。」也作「临危不惧」。
《國語辭典》:临危不惧(臨危不懼)  拼音:lín wéi bù jù
遇到危难时,能挺身而起,不怕牺牲。唐。骆宾王〈萤火赋〉:「临危不惧,勇也。」也作「临危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