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病殃殃
见“病病殃殃”
《國語辭典》:病病殃殃  拼音:bìng bing yāng yāng
形容久病的人,身体衰弱无力的样子。也作「病病恙恙」、「病病歪歪」。
《國語辭典》:病国殃民(病國殃民)  拼音:bìng guó yāng mín
使国家、人民同受灾害。《孤本元明杂剧。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也作「祸国殃民」。
《國語辭典》:病病殃殃  拼音:bìng bing yāng yāng
形容久病的人,身体衰弱无力的样子。也作「病病恙恙」、「病病歪歪」。
《漢語大詞典》:吵殃子
亦作“ 吵秧子 ”。 犹起哄。《杂碎录》卷二:“近逢庙逛庙,凑在一处‘吵秧子’。” 曹禺 《日出》第三幕:“去,去,去。别在这门口吵殃子。”
分類:起哄
《國語辭典》:东观之殃(東觀之殃)  拼音:dōng guàn zhī yāng
孔子为鲁司寇时,杀少正卯于东观之下。见《孔子家语。卷一。始诛》。后用以称杀身之祸。汉。桓宽《盐铁论。讼贤》:「未睹功业所至,而见东观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寿终。」
《國語辭典》: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拼音: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居于宋城门附近的池仲鱼,因城门失火,延及他家而活活被烧死的故事。一说指宋城门失火,人尽取池水灭火,鱼因乾渴而死。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池中鱼》引《风俗通》。比喻无端受灾祸连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你们这件事闹翻了,他们穷了,又是终年的闹饥荒,连我养老的几吊棺材本,只怕从此拉倒了;这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呢!」
分類:所居城门
《漢語大詞典》:城门鱼殃(城門魚殃)
见“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國語辭典》:池鱼之殃(池魚之殃)  拼音:chí yú zhī yāng
春秋时,宋司马桓有宝珠,后因畏罪出亡,故投珠于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寻珠不著,而池鱼却因此而亡。典出《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一说为春秋时,宋人名池中鱼者,居近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一说为宋城门失火,众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鱼死。俱见《太平御览。卷九三五。鳞介部。鱼上引风俗通》。后比喻无辜却受牵累而遭祸。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也作「池鱼之祸」。
《漢語大詞典》:翠以羽殃身
翠鸟因羽色美丽而被残害。喻人因露才遭嫉而受祸。太平御览卷九八三引《苏子》:“兰以芳自烧,膏以肥自焫,翠以羽殃身,蚌以珠致破。”
《漢語大詞典》:触殃(觸殃)
谓触犯祸祟。 汉 王充 论衡·辨祟:“血忌不杀牲,屠肆不多祸;上朔不会众,沽舍不触殃。”
分類:触犯
《漢語大詞典》:念殃
见“ 念秧 ”。
《國語辭典》:念秧  拼音:niàn yāng
设圈套骗取财物。《聊斋志异。卷四。念秧》:「随机设阱,情状不一,俗以言辞浸润,名曰:『念秧』。」《邻女语》第五回:「不磨听了大惊,以为是念秧之流,即刻严词拒绝而去。」
《漢語大詞典》:年灾月殃(年災月殃)
同“ 年灾月厄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诇药》:“年灾月殃,瞑然一切无回向。”
《漢語大詞典》:辱国殃民(辱國殃民)
谓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韩侂胄 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 赵汝愚 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 清 洪楝园 《警黄钟》第七出:“这两个贼子卖国偷生,甘心降敌,不肯练兵,临阵被虏,辱国殃民。” 郭沫若 主编《中国近代史稿》第一章:“夷人放肆,无恶不作,皆由官无血性,恬不识羞,以致辱国殃民。”亦作“ 辱国殄民 ”。 明 刘基 《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
《骈字类编》:三殃
周语敬王十年刘文公与苌宏欲城成周卫彪傒曰夫天道道可而省不苌叔反是以诳刘子必有三殃违天一也反道二也诳人三也周若无咎苌叔必为戮
《漢語大詞典》:苛殃
疾病和灾患。《亢仓子·农道》:“庶穀尽宜,从而食之,使人四衞变强,耳目聪明,凶气不入,身无苛殃。”
分類:疾病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