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欢呼(欢呼)  拼音:huān hū
諠哗呼号。《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诸将日会论功,争言欢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
分类:欢呼呼号
《國語辭典》:欢呼(歡呼)  拼音:huān hū
快乐的呼叫。唐。元稹〈辩日旁瑞气状〉:「万姓欢呼,四方来贺。」《儒林外史》第四○回:「拔剑割肉,大碗斟酒,欢呼笑乐,痛饮一天。」
《国语辞典》:鼓掌欢呼(鼓掌欢呼)  拼音:gǔ zhǎng huān hū
拍手,高声呼叫。表示高兴或喜欢。如:「观众鼓掌欢呼,庆贺球队勇夺冠军。」
《国语辞典》:欢呼雷动(欢呼雷动)  拼音:huān hū léi dòng
欢呼的声音像雷响一样。形容热烈欢乐的场面。如:「一个多月未下雨了,下午突然来了一阵雷雨,农民们欢呼雷动的纷纷跑到院子里,高兴的跳了起来。」也作「欢声雷动」。
《漢語大詞典》:欢呼鼓舞(歡呼鼓舞)
形容欢乐兴奋之极。 宋 苏轼 《缴进免五穀力胜税钱议札子》:“去岁扈从南郊,亲见百姓父老,瞻望圣颜,欢呼鼓舞,或至感泣。” 元 张光祖 言行龟鉴·民政:“诸州之民,欢呼鼓舞,始知有父子生聚之乐。”
分類:欢乐兴奋
《國語辭典》:呼噪  拼音:hū zào
1.嘈杂的叫喊。《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范蠡泄庸两翼呼噪而至,势如风雨。」
2.欢呼。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立丹墀,未呼噪。恰待扬尘舞蹈,谢君恩展脚舒腰。」元。郑光祖《周公摄政》第二折:「百官每听处分一齐的忙呼噪,扶持著有德的君王谁敢违。」
《漢語大詞典》:叫欢
(1).欢呼。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民相扶携,守州门,叫讙为贺。”
(2).喧叫;叫嚣。 唐 韩愈 《平淮西碑》:“ 淮 蔡 不顺,自以为强,提兵叫讙,欲事故常。”
《國語辭典》:号啕(號啕)  拼音:háo táo
大声哭泣。《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想宜宁帖,毋致号啕。聊表丹诚,敬陈祭祀。」也作「号咷」。
《漢語大詞典》:欢嘑
欢呼。讙,通“ 欢 ”。 清 魏源 《道光丙戌海运记》:“万艘讙嘑,江澄海明,旌旗飆动,黿龙踊跃。”
分類:欢呼
《國語辭典》:嚾呼  拼音:huān hū
喧呼。《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三韩传》:「其人壮勇,少年有筑室作力者,辄以绳贯脊皮,缒以大木,嚾呼为健。」《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因作方相与十二兽舞。嚾呼,周遍前后省三过。」
《國語辭典》:哗扣(譁釦)  拼音:huá kòu
欢呼,喧哗。《国语。吴语》:「三军皆哗扣以振旅,其声动天地。」
分類:欢呼喧哗
《漢語大詞典》:欢啸(歡嘯)
欢呼。 郭沫若 《水调歌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词:“预定目标命中,计算十分精确,欢啸满寰中。”
分類:欢呼
《國語辭典》:欢声(歡聲)  拼音:huān shēng
欢喜呼喊的声音。如:「欢声如雷」。《三国志。卷三六。蜀书。黄忠传》:「金鼓振天,欢声动谷。」
《漢語大詞典》:狂呼
亦作“ 狂謼 ”。
(1).大声呼喊。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鬼魅现形:“夜半魅至,二媪狂呼奔窜。”
(2).喻指作乱,暴乱。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於是中外言者鼎沸,以为必生大变,上亦疑焉。公曰:‘万一有一夫狂謼,二臣请以百口偿之。’”
(3).纵情欢呼。 清 方文 《题李三石画册》诗:“孟夏风日佳,君当携一壶,来就此石傍,痛饮復狂呼。” 清 孙枝蔚 《嘲邻舍》诗:“大笑狂呼彻夜闻,高谈雄辨定何云。”
(4).指猛烈的呼啸声。 刘白羽 《石油英雄之歌》:“这时,井喷的狂呼巨啸,震得地动天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