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儿啼(兒啼)  拼音:ér tí
1.小孩子啼哭。汉。贾让〈奏治河三策〉:「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而塞其口。」
2.像小孩般的啼哭。《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子产传》:「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國語辭典》:喈喈  拼音:jiē jiē
拟声词:(1)形容和谐的钟鼓声。《诗经。小雅。鼓钟》:「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2)形容鸟鸣声。《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3)形容鸾铃声。《诗经。大雅。蒸民》:「四牡骙骙,八鸾喈喈。」
《國語辭典》:悲啼  拼音:bēi tí
悲伤的哭啼。唐。韩愈〈猛虎行〉:「谁云猛虎恶,中路正悲啼。」
《漢語大詞典》:草迷
指婴儿出生时无啼哭声。《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不啼》:“小儿生下不能啼,俗语名之为草迷。”注:“儿生落地,啼声即发,形生命立矣。有不啼者,俗云草迷。多因临产时生育艰难,以致儿生气闭不通,所以不啼也。”
《漢語大詞典》:惊啼(驚啼)
受惊而啼叫或啼哭。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烧火盆行》:“青烟满城天半白,栖鸟惊啼飞格磔。” 宋 洪迈 《夷坚甲志·仓卒有智》:“ 秀州 士大夫家一小儿,纔五岁,因戏剧,以首入捣药铁臼中,不能出……以新汲水急浇之,儿惊啼体缩,遂得出。” 明 高启 《客舍雨中听江卿吹箫》诗:“断猿哀雁总惊啼,我亦无端泪相续。”
《漢語大詞典》:呱泣
指婴儿啼哭。 宋 苏轼 《岐亭》诗之三:“闭门弄添丁,哇笑杂呱泣。”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对此藐孤之呱泣,益思故剑之恩情。”
《國語辭典》:号啕(號啕)  拼音:háo táo
大声哭泣。《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想宜宁帖,毋致号啕。聊表丹诚,敬陈祭祀。」也作「号咷」。
《漢語大詞典》:呱啼
婴儿啼哭。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荒谬》:“今之政府,腐败蠹蚀,其材已不可復用,而欲责其再新,是何异责垂死之翁以呱啼哺乳也。”
《漢語大詞典》:破啼
停止啼哭。 宋 刘攽 《和弟自京师来》:“破啼强为笑,意气徒衰翁。”
分類:停止啼哭
《漢語大詞典》:猩狒
猩猩与狒狒。猩猩之声如小儿啼哭,狒狒善食人,得之先笑,后遂借喻啼笑。 宋 苏轼 《与顿起孙勉泛舟探韵得未字》:“寧能傍门户,啼笑杂猩狒。” 清 孙枝蔚 《鹧鸪天·饮王金铉明府署中遇伧父入席醉而骂坐明日赋此呈金铉》词:“逢人啼笑如猩狒,任客烹烧到鹤琴。”
《漢語大詞典》:嗥啼
号啼。大声啼哭。嗥,通“ 号 ”。 汉 贾谊 新书·耳痹:“大夫 种 拊心嗥啼,沬泣而言信,割白马而为牺,指九天而为证。”
分類:大声啼哭
《漢語大詞典》:号嗄(號嗄)
力竭声嘶地啼哭。 清 钱谦益 《跋雪浪师书〈黄庭〉后》:“师之本色如此,岂余向者号嗄儿童之见,所能相其髣髴也哉!”
分類:啼哭
《漢語大詞典》:号嘶(號嘶)
啼哭叫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久之,闻号嘶渐远,乃释手曰:‘别矣!前皆坦途,可缓行。爱汝者将至,宜与同归。’”
分類:啼哭叫喊
《漢語大詞典》:啼哭郎君
讥办事无能,只知啼哭了事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曲端 在 陕西 ,甚有威望, 张魏公 宣抚,首擢用之。 金 人万户 娄室 与 撒离曷 等寇 邠州 , 端 击败之;至 白店原 ,又大败之。 撒离曷 乘高望师,惧而号哭; 金 人因目之为啼哭郎君。”参阅宋史·吴玠传及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四年三月
《漢語大詞典》:啼謼
啼哭呼叫。汉书·梁孝王刘武传:“ 李太后 与争门,措指,太后啼謼,不得见 汉 使者。”
分類:啼哭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