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便辟
斗折
靡迤
回冈
屈伏
圆折
缴绕
隐曲
盘蛇
窅窕
深曲
威纡
威迟
巴字
委注
《國語辭典》:便辟  拼音:pián pì
善于迎合他人。《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漢語大詞典》:斗折
谓如北斗七星之曲折。 宋 梅尧臣 《燕》诗:“斗折撩沙觜,相高接草虫。”参见“ 斗折蛇行 ”。
《漢語大詞典》:斗折蛇行
形容道路、河流等曲折蜿蜒。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漢語大詞典》:靡迤(靡迆)
亦作“ 靡迆 ”。
(1).绵长貌;连续不绝貌。 汉 张衡 《西京赋》:“高陵平原,据 渭 踞 涇 ,澶漫靡迤,作镇于近。”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山栖志》:“靡迤坡陀,下属深渚。” 宋 苏辙 《洛阳李氏园池诗记》:“冈峦靡迆,四顾可挹。”
(2).曲折行进貌。《文选·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峰。” 张铣 注:“靡迤,细走貌。” 唐 陈子昂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诗:“靡迤随波水,潺湲泝浅流。”
(3).喻指作风松弛、拖沓。 宋 苏辙 《君术》:“夫是以至宽,而天下无頽惰靡迆之风;至险,而君臣无猜防逼迫之虑。”
《漢語大詞典》:回冈(迴岡)
亦作“廻冈”。 曲折的山冈。 元 贡奎 《枪竿岭》诗:“百折廻冈势欲迷,举头山市与云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北有一迴冈,高四尺,长十餘丈,东突而昂其首,则蛇石也。”
分類:曲折山冈
《漢語大詞典》:屈伏
(1).屈服;屈身事人。晋书·刘曜载记:“为之拜者,屈伏於人也。” 清 唐甄 潜书·善游:“刚直之臣,不能匡君,耻於屈伏,乃不避杖夹斩磔之刑,以与天子争胜。” 郭沫若 《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伟大的人便能以后谢的精神力量统御早衰的肉体官能,决不向老衰屈伏。”
(2).犹潜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 孟进 《冀察热进军漫记》:“敌人益发不敢动了,屈伏在山底下散开了。”
(3).曲折起伏。 唐 李白 《宿虾湖》诗:“明晨 大楼 去,冈陇多屈伏。”
《漢語大詞典》:圆折(圓折)
指水流旋转曲折。尸子卷下:“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有珠。”《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玉水记方流,璇源载圆折。” 吕延济 注:“折,曲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盘涡:“ 蜀 江 三峡 中,水波圆折者,名曰盘。” 清 龚自珍 《孔宪彝母碣》:“璇珠辉辉气质温,必有圆折钟厥源。”
《國語辭典》:缴绕(繳繞)  拼音:jiǎo rào
迂回缠绕。《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唐。元稹〈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诗:「轻舟閒缴绕,不远池上楼。」
《漢語大詞典》:隐曲(隱曲)
(1).幽深曲折。 汉 刘向 列女传·阿谷处女:“处子曰:‘ 阿谷 之隧,隐曲之地,其水一清一浊,流入於海。’”
(2).鲜为人知的苦衷,难言之隐。 明 唐顺之 《与王龙溪郎中书》:“而亦若不免以世俗之疑相疑者何也?无乃故为迂其问以剔抉圣贤之隐曲,而白之於世也乎?”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而於吏治得失,民生隐曲,曾不一语及之。”
(3).指房事。《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王冰 注:“隐曲,谓隐蔽委曲之事也。” 章炳麟 《五无论》:“人若不恶淫者,纳采问名,既公布婚姻之礼,何以夫妇隐曲当在屏蔽之中,不如犬豕之遵大路?”
(4).指阴部。《素问·至真要大论》:“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 王冰 注:“隐曲之疾,谓隐蔽委曲之处病也。”
《國語辭典》:盘蛇(盤蛇)  拼音:pán shé
弯弯曲曲,旋绕不已。《水浒传》第四八回:「众军都道:『前面都是盘蛇路,走了一遭,又转到这里。』」也作「盘陀」。
分類:盘绕曲折
《漢語大詞典》:窅窕
亦作“ 窅窱 ”。
(1).幽深貌;阴暗貌。 宋 秦观 《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赋得深字》:“参差水石瘦,窅窕房櫳深。”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庾园:“复道何逶迆,重门殊窅窱。”
(2).宛转曲折貌。 唐 韩愈 《岐山下》诗:“昔 周 有盛德,此鸟鸣高冈;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 林纾 《登泰山记》:“律以皴法,类 黄鹤山樵 ( 王蒙 ),细文麻起,迴復窅窱。”
(3).犹窈窕。指美女。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解佩去朝市》:“观鬭兽於虎圈,望窅窕於 披香 。”
《漢語大詞典》:深曲
深微曲折。 清 方宗诚 《记张皋文〈茗柯文〉后》:“ 伯言 才微不逮,而精诣过之,故其文简严高洁,用意深曲。” 清 谭嗣同 《论艺绝句六篇》自注:“新乐府,工者代不数篇。盖取声繁促而情易径直,命意深曲而辞或嘽缓。”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本诗原偏向明快,《涉江采芙蓉》却偏向深曲,各具一格,论定优劣是很难的。”
《漢語大詞典》:威纡(威紆)
绵延曲折貌。《文选·谢朓〈郡内登望〉诗》:“威紆距遥甸,巉嵒带远天。” 李善 注:“威紆,威夷紆餘,流长之貌也。” 隋 江总 《入摄山栖霞寺》诗:“行行备履歷,步步怜威紆。” 北周 王褒 《长安有狭斜行》:“威紆狭邪道,车骑动相喧。” 唐 王勃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閭阎四会,亭障威紆。”
分類:绵延曲折
《漢語大詞典》:威迟(威遲)
曲折绵延貌。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隐悯徒御悲,威迟良马烦。” 唐 王维 《祭兵部房郎中文》:“ 玉关 之下,素车威迟。” 唐 杜甫 《铁堂峡》诗:“威迟哀壑底,徒旅惨不悦。” 清 钱谦益 《十一月初六日感恩述事》诗之十六:“禁漏威迟残客舍,朝衣颠倒覆家儿。”
《漢語大詞典》:巴字
谓 巴江 或 巴峡 ,曲折似“巴”字。因以喻水流曲折。 唐 徐凝 《荆巫梦思》诗:“相思合眼梦何处,十二峯高巴字遥。” 唐 姚合 《泛觞泉》诗:“杯来转巴字,客坐遶方流。”文献通考·舆地七:“ 巴江 自古集来派於﹝ 巴州 ﹞郡治之右,状如‘巴’字,又曰 字江 。”
分類:曲折水流
《漢語大詞典》:委注
(1).曲折流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决水:“俗谓之为 檀公峴 ,盖 大别 之异名也。其水歷山委注,而络其县矣。”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 河 之源自天上来,惊涛奔浪,一泻千里……其性喜紆折好迁徙,委注於 徐扬 之洼下。”
(2).信任;重用。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奏敕撰》:“以公知 沧州 军州事。拥 左冯 之旌旆,临 沧水 之封陲。委注方隆,威望愈重。” 宋 范仲淹 《又上吕相公书》:“某谓朝廷用儒之要,莫若异其品流,隆其委注,众皆望风禀畏,以济边事。”金史·杨伯元传:“ 伯元 以才干多被委注,凡两为推排定课使,累为审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