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圣旨(聖旨)  拼音:shèng zhǐ
古时对天子诏命的专称。唐。杜甫〈江陵望幸〉诗:「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平少保得了圣旨,星飞出京,到了松藩驻劄。」
《國語辭典》:敕旨  拼音:chì zhǐ
一种天子的诏令。《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五曰敕旨,百官奏请施行即用之。」《西游记》第二九回:「小僧是唐朝释子,承我天子敕旨,前往西方取经。」
分類:帝王诏旨
《漢語大詞典》:诏旨(詔旨)
诏书、圣旨。后汉书·周举传:“羣臣议者多谓宜如詔旨。”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任法不如任人,苟非其人,虽法令昭昭,视如不见;詔旨切切,听如不闻。” 清 恽敬 《〈南华九老会诗谱〉序》:“吾愧此名甚,无厌,是辜詔旨也。”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部第二章:“ 陈平 大胆!你敢违抗先皇帝诏旨?”
《國語辭典》:睿旨  拼音:ruì zhǐ
深远的意旨。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然睿旨〔存亡〕幽隐,经文婉约。」
《漢語大詞典》:朝旨
(1).朝廷的旨意。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朝旨以董司岳牧,敷兴邦教。”南史·王镇之传:“有 鲜于文粲 与 晏 子 德元 往来,密探朝旨,告 晏 有异志。”
(2).朝廷的命令。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其公试省试考官,则临时委朝士及监司太守举儒医,取朝旨点差,庶几人知习学,不至以庸医杀人。”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自註‘予将赴 僰道 ,被命东归。’盖史部选 叙州 ,而朝旨令赴行在也。”
《國語辭典》:甘旨  拼音:gān zhǐ
美味。《文选。潘岳。闲居赋》:「堇荠甘旨,蓼荾芬芳。」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
《國語辭典》:承旨  拼音:chéng zhǐ
承接圣旨。《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许敬宗、李义府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务矣。」明。陈与郊《昭君出塞》第一折:「守宫的,快请你王娘娘承旨!」
《國語辭典》:旨酒  拼音:zhǐ jiǔ
美酒。《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文选。班固。东都赋》:「庭实千品,旨酒万钟。」
分類:美酒
《漢語大詞典》:得旨
(1).得到圣旨。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安重诲论:“宰相有非其见时而事当上决者,与其被旨而有所復请者,则具记事而入,因崇政使闻,得旨则復宣而出之。”
(2).得其主旨。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一章:“ 程子 此语,大费斡旋,自不如 吕氏 之为得旨。”
分類:圣旨主旨
《漢語大詞典》:被旨
承奉圣旨。 宋 岳飞 《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权 湖南 帅 岳飞 被旨讨贼 曹成 。”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麻神童:“ 刘微 七岁,被旨赋《凤皇来仪》。”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元年:“摄 瓘 至州庭,大陈狱具,将胁以死, 瓘 揣知其意,大呼曰:‘今日之事,岂被旨邪!’”
分類:承奉圣旨
《漢語大詞典》:特旨
帝王的特别诏令。 宋 陆游 《江西到任谢表》:“然而异恩赐第,弗由场屋之选抡;特旨造廷,非出公卿之论荐。”宋史·选举志三:“从军以后,立军功及人材出众者,特旨擢用。”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宫闱·今上笃厚中宫:“此后伉儷弥篤,恩礼有加,次年即特旨建储,人心大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这是甚么大事,非得弄一个特旨下来不为功。”
《漢語大詞典》:旨挥(旨揮)
帝王的诏敕、命令。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六:“又 元厚之 作参知政事日,有下状陈乞恩例者启曰:‘为部中不肯依 元 降旨挥。’”
《漢語大詞典》:风旨(風旨)
(1).指君主的旨意,意图。《公羊传·庄公元年》“天子嫁女於诸侯” 汉 何休 注:“礼:尊者嫁女于卑者,必持风旨。”隋书·裴矩传:“﹝ 裴矩 ﹞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 高昌 入朝, 伊吾 献地,聚粮 且末 ,师出 玉门 。”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三》:“皇帝诚厉风旨,於此中得一二人如 恩 与 吉 者,俾侍太子,则一暴十寒之病庶几免矣。”
(2).泛指意旨,意图。后汉书·鲍永传:“ 莽 以 宣 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 路平 承望风旨,规欲害 永 。”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使死者全名,生者服义,敢不钦佩风旨。” 梁启超 《〈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各人必须由自己所见而发,不知仰承他人之风旨,苟有所受,斯亦不得公矣。”
(3).风格旨趣。后汉书·黄宪传:“ 黄宪 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 明 陈子龙 《六子诗序》:“五七言絶句盛 唐 之妙,在于无意可寻,而风旨深永。” 清 龚自珍 《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由此例之,公之风旨,其视徒表暴于道路者何如哉!”
《國語辭典》:宗旨  拼音:zōng zhǐ
1.行事的目的所在。如:「革命宗旨」。《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宗旨何如。」
2.主要的意旨。《北齐书。卷四四。儒林列传。孙灵晖》:「灵晖年七岁,便好学,日诵数千言,唯寻讨惠蔚手录章疏,不求师友。三礼及三传皆通宗旨。」《文明小史》第五七回:「这位制台素讲黄老之学,是以清净无为为宗旨的,平时没有紧要公事,不轻容易见人。」
《國語辭典》:恩旨  拼音:ēn zhǐ
1.君主所给予的恩典。《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府领了此恩旨,一发日夜不閒,年也不曾不生过的。」
2.清代赦典中的一类。《清史稿。卷一四四。刑法志三》:「赦典有恩赦、恩旨之别。」
分類: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