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侮谇(侮誶)
欺侮斥责。新唐书·王毛仲传:“中使至其家称詔, 毛仲 不甚恭,位卑者,或踞见,迕意即侮誶,以气凌之,直出其上。”
分類:欺侮斥责
《漢語大詞典》:诬呵(誣呵)
诬蔑斥责。 清 周亮工 《南昌先生〈四部稿〉序》:“而八家醇洁简劲之风反至代受诬呵,澌灭不可再振。”
分類:诬蔑斥责
《漢語大詞典》:无父无君(無父無君)
孟轲 斥责 墨翟 、 杨朱 之语。后以讥刺无伦常者。《孟子·滕文公下》:“ 杨氏 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 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宋 朱熹 《答汪尚书书》:“是以 孟子 推言其祸,以为无父无君,而陷於禽兽,辞而闢之,不少假借。” 冰心 《斯人独憔悴》二:“ 化卿 便上下打量了 颖石 一番,冷笑说:‘率性连白鞋白帽,都穿戴起来,这便是无父无君的证据了。’”
《漢語大詞典》:诵斥(誦斥)
公开斥责。诵,通“ 讼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祢衡轻曹操:“ 汉 史言其尚气刚傲,矫时慢物,此盖不知其鄙贱 曹操 ,故陷身危机,所谓语言狂悖者,必诵斥其有僭篡之志耳。”
分類:公开斥责
《國語辭典》:训斥(訓斥)  拼音:xùn chì
严厉的训戒与斥责。《文明小史》第五十九回:「制台不免生气,著实把儿子训斥了几顿。」也作「训饬」。
《國語辭典》:橡皮钉子(橡皮釘子)  拼音:xiàng pí dīng zi
比喻委婉的拒绝。如:「他今早邀请张小姐去看电影,却碰了个橡皮钉子。」
《国语辞典》:闹了半天鬼(闹了半天鬼)  拼音:nào le bàn tiān guǐ
1.比喻人做事不认真、没效率。含有斥责的意味。如:「闹了半天鬼,也没见你做什么体面事来,你在瞎混什么?」
2.故弄玄虚,装模做样。《文明小史》第二○回:「他在那里偷看第二段,看过之后,又装著闭眼睛养神,闹了半天鬼,才说下去的。」
《国语辞典》:越活越回去  拼音:yuè huó yuè huí qù
斥责人的言词,比喻退步。如:「这么点做人的道理,你都不懂,真是越活越回去。」
《国语辞典》:小老婆子  拼音:xiǎo lǎo po zi
1.妇人的代称,多含斥责语气。如:「你这小老婆子真不知好歹,我好心帮你,你反而诬赖我。」
2.古代称妾,含有轻贱之意。《红楼梦》第一○三回:「你瞧那些跟老爷去的人,他男人在外头不多几时,那些小老婆子们便金头银面的妆扮起来了。」
《国语辞典》:踢到铁板(踢到铁板)  拼音:tī dào tiě bǎn
比喻没有达到目的,反而遭到拒绝或斥责。如:「他送礼贿赂调查此案的人员,不料踢到铁板,遭到严正的拒绝。」
《国语辞典》:痛喝  拼音:tòng hē
畅快的喝。《红楼梦》第六二回:「你也爱吃酒?等著咱们晚上痛喝一阵。」
分类:畅快
《国语辞典》:滚球儿(滚球儿)  拼音:gǔn qiú ér
恶声叱人走开,但态度较和善,多用在斥责小孩。
《国语辞典》:噌道  拼音:cēng dào
北平方言。斥责。
《国语辞典》:挨呲  拼音:āi cī
挨,遭受;呲,方言,斥责。「挨呲」受到责骂。如:「同事今天上班迟到,又挨呲了。」
《国语辞典》:不长眼睛(不长眼睛)  拼音:bù zhǎng yǎn jīng
不用眼睛看,没注意到。带有斥责的语气。如:「你不长眼睛啊!一路撞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