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诘斥(詰斥)
斥责。清史稿·食货志一:“而 咸同 间, 嵩龄 、 德奎 、 刘有铭 、 铁祺 先后疏陈开放,均严旨詰斥。”
分類:斥责
《漢語大詞典》:责斥(責斥)
犹斥责。 清 俞蛟 梦厂杂著·临清寇略:“﹝ 王伦 ﹞尝为县役,因事责斥,无以为生,遂抄撮方书,为人治痈疡。” 巴金 《长生塔·塔的秘密》:“‘闭嘴!’他变了脸色,责斥地叫一声。” 沙汀 《在祠堂里》:“‘你也是过后兴兵啊!’ 七公公 带着责斥的口气切断他。”
分類:斥责
《漢語大詞典》:诟斥(詬斥)
斥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段氏:“又将年餘, 段 中风不起,诸姪益肆,牛马什物,竞自取去, 连 詬斥之,輒反脣相稽。” 郑振铎 《桂公塘》四:“ 天祥 直前诟斥其失信。”
分類:斥责
《漢語大詞典》:诋让(詆讓)
斥责。新唐书·朱宣传:“﹝ 朱全忠 ﹞即声言 宣 纳 汴 亡命,移书詆让。” 清 侯方域 《与任王谷论文书》:“然皆从嬉游之餘,纵笔出之,以博称誉,塞詆让。”
分類:斥责
《漢語大詞典》:饬责(飭責)
斥责。 清 姚鼐 《〈南园诗存〉序》:“君奏 和珅 及军机大臣常不在直之咎,有詔飭责,谓君言当。”
分類:斥责
《漢語大詞典》:叱搭
方言。斥责。 苏叔阳 《傻二舅》:“‘怎么啦?’他瞪起小眼睛叱搭我,‘瞧你胆儿,我又没反对集体化。’”
分類:方言斥责
《漢語大詞典》:谯黜(譙黜)
斥责。新唐书·魏徵传:“时上封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欲加譙黜。”
分類:斥责
《國語辭典》:排揎  拼音:pái xuan
顶撞、责备。《红楼梦》第二○回:「可巧凤姐正在上房算完输赢帐,听得后面一片声嚷动,便知是李嬷嬷老病发了,排揎宝玉的人。」《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怕的是谣言太多,内而政府,外而同寅,不晓得要排揎我到那步田地?」也作「排宣」。
《國語辭典》:申斥  拼音:shēn chì
对属下或晚辈的告诫、责备。《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已把少爷申斥了几句,说请大人万安,不要听旁人的閒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他老先生拿天平来逐个秤过,拣最重的赏他几百文,那最轻的,便传了来大加申斥。」也作「申饬」。
分類:斥责下属
《国语辞典》:怒骂(怒骂)  拼音:nù mà
因发怒而对人大声斥责。《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沈琼枝在王府塘,有恶少们去说混话,他就要怒骂起来。」
《國語辭典》:指斥  拼音:zhǐ chì
1.直呼之。《抱朴子。内篇。黄白》:「古人秘重其道,不欲指斥,故隐之云尔。」《南史。卷五○。刘瓛传》:「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
2.指摘、责备。《晋书。卷七五。范汪传》:「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醒世恒言。卷二五。独孤生归途闹梦》:「元来德宗皇帝心性最是猜忌,说他指斥朝廷,讥讪时政。」
《國語辭典》:切责(切責)  拼音:qiè zé
严厉责备。《汉书。卷四四。淮南厉王刘长传》:「数上书不逊顺,文帝重自切责之。」《后汉书。卷五七。李云传》:「诏切责蕃、秉,免归田里。」
《國語辭典》:呵叱  拼音:hē chì
大声斥责。《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道:『谅他几个生童,有多大的本领,敢毁本府的祠宇?』说著硬要亲自出去,呵叱他们。」也作「呵斥」。
《漢語大詞典》:鬼责(鬼責)
鬼神的斥责、惩罚。庄子·天道:“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新唐书·柳宗元传:“既明惧乎天讨兮,又幽慄乎鬼责。” 宋 张宇 《荆公》诗:“作古非今祸已成,亦知鬼责与天刑。”
《漢語大詞典》:斥绝(斥絶)
(1).互相排斥隔绝。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曰君臣;斥絶,不和。”
(2).斥责,拒绝。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 英吉利 海外小国…… 乾隆 年间,曾欲仿照 俄罗斯 例,在京立学, 高宗纯皇帝 深烛其奸,严旨斥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