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徵求
1.征收;求索。《穀梁传·桓公十五年》:“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 唐 杜甫 《又呈吴郎》诗:“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宋 秦观 《进策·论议上》:“故 杨炎 变之以为两税之法,已而盗起兵兴,征求无节,法又大弊。”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韵》:“徵求皮肉尽,枯骨待削剥。”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入相奇缘:“性贪黷无厌,徵求财货,皇皇如不及。”
2.征召访求;征询。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夷:“先以詔书告示三郡,密徵求武士。”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圣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宋氏 徵求,力倍功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杼山集牒:“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徵求焉。” 巴金 《家》三十:“ 觉新 也奉了祖父的命令来征求 觉民 的意见。”
3.犹征逐。谓交往过从。 明 陈子龙 《分咏西京杂记得新丰》:“忆昔初从 丰 沛 游,少年屠狗相徵求。”
《漢語大詞典》:征求(徵求)
(1).征收;求索。《穀梁传·桓公十五年》:“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 唐 杜甫 《又呈吴郎》:“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宋 秦观 《进策·论议上》:“故 杨炎 变之以为两税之法,已而盗起兵兴,征求无节,法又大弊。”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韵》:“徵求皮肉尽,枯骨待削剥。”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入相奇缘:“性贪黷无厌,徵求财货,皇皇如不及。”
(2).征召访求;征询。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夷:“先以詔书告示三郡,密徵求武士。”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幸逢明圣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宋氏 徵求,力倍功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杼山集牒:“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徵求焉。” 巴金 《家》三十:“ 觉新 也奉了祖父的命令来征求 觉民 的意见。”
(3).犹征逐。谓交往过从。 明 陈子龙 《分咏西京杂记得新丰》:“忆昔初从 丰 沛 游,少年屠狗相徵求。”
《漢語大詞典》:求索
(1).寻找;搜寻。《楚辞·离骚》:“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 唐 白居易 《梦与李七庾三十三同访元九》诗:“觉来疑在侧,求索无所有。”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之二四:“读尚书者不曰以今文读后而毁弃古文也,故其字仍散见於羣书及 许 氏説文解字之中,可求索也。”《花城》1981年第1期:“他苦苦地求索,终于找到了关系,决定奔赴 东北 参加抗 日 联军。”
(2).索取;乞求。战国策·魏策四:“ 秦 之求索,必不可支也。”《韩诗外传》卷一:“居下而好干上,嗜欲无厌,求索不止者,刑共杀之。”后汉书·韩韶传:“餘县多被寇盗,废耕桑,其流入县界求索衣粮者甚众。”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 文敏 以 宋 宗姓,仕 元 为显官,今所传者,翰墨满天下,岂当时矜重,而求索不获辞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 郑回 劝 异牟寻 说: 中国 有礼义,很少求索财物。”
(3).探索。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况 修黎 者,神思之人,求索而无止期,猛进而不退转,浅人之所观察,殊莫可得其渊深。”
《漢語大詞典》:瞿瞿
(1).惊视不安貌。易·震:“震索索,视瞿瞿。”礼记·玉藻:“视容瞿瞿梅梅。” 孔颖达 疏:“瞿瞿,惊遽之貌。” 清 黄景仁 《大雨宿青山寺即谢公宅》诗:“宵梦犹瞿瞿,苍崖恐崩掣。”《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国会请愿同志会意见书》:“且非徒论列两物之异同而已,并剖辩两物与国家相关之利害,或可使当道瞿瞿然惊悟。”
(2).眼目转动求索貌。礼记·檀弓上:“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殯,瞿瞿如有求而弗得。” 孔颖达 疏:“眼目速瞻之貌。”
(3).勤谨貌。《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毛 传:“瞿瞿然顾礼义也。”新唐书·吴凑传:“ 凑 为人彊力劬俭,瞿瞿未尝扰民,上下爱向。”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先生墓志铭》:“燁燁影堂,三忠六儒。孙曾在位,芒射瞿瞿。”
《漢語大詞典》:需求
(1).索取,求索。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户部·江南白粮:“监守者不得越例需求。”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张弼》:“ 成化 间,妖人 王臣 ……买办搜索宝玩,需求珍异,民不堪命。”
(2).需要,要求。 邹韬奋 《经历》九:“高等物理学对于算学的需求也是特别紧张的。”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热心热心,抵不过实际生活的需求。”
《漢語大詞典》:切责(切責)
互相切磋责勉。论语·子路“切切偲偲”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切切偲偲,相切责之貌。”
(1).严词斥责。汉书·沟洫志:“御史大夫 尹忠 对方略疏阔,上切责之。”后汉书·李云传:“詔切责 蕃 秉 ,免归田里。”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宦者》:“ 继恩 收 蜀 有功,宰相欲以为宣徽使。天子以为宦官不可令预政事,切责丞相,而置宣政使以命 继恩 。”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殴驸马》:“上大怒,下旨切责,夺其父职为民。”
(2).急切求索。 唐 元结 《舂陵行》:“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漢語大詞典》:诛敛(誅歛)
求索聚敛。 唐 陆贽 《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又以军费滋广,公储不充,厚取於人,罔率厥典,科条互设,诛歛无常。”新五代史·杂传九·皇甫遇:“少从 唐明宗 征伐,事 唐 为 武胜军 节度使,所至苛暴,以诛歛为务,宾佐多解官逃去,以避其祸。” 梁启超 《岁暮感怀》诗:“近闻诛歛空罗雀,儻肯哀鸣念泽鸿。”
分類:求索聚敛
《漢語大詞典》:徇外
求索心外之理。 明 高攀龙 《示学者》:“自 姚江 因俗学流弊,看差了 紫阳 穷理,立论偏重,遂使学者谓读书是徇外,少小精力,虚抛閒过。”按, 明 王守仁 主张“格物致治,自求于心”,反对 宋 朱熹 的“外心以求理”,故信奉 王 学者有“读书是徇外”之语。参阅明儒学案卷十。
《漢語大詞典》:索飨(索饗)
谓求索所有的神而尽祭之。礼记·郊特牲:“ 伊耆氏 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响之也。” 郑玄 注:“索,谓求索也。” 陈澔 集说:“索,求索其神也。”
分類:求索
《漢語大詞典》:披索
翻阅求索。 清 陈确 《瞽言四·与刘伯绳书》:“若只据图披索,一览斯尽,何烦推勘?”
分類:翻阅求索
《漢語大詞典》:隐索(隱索)
索隐,求索隐秘难见的义理。 明 李东阳 《〈篁墩文集〉序》:“颐探隐索,註释经传,旁引曲证,而才与力又足以达之。”
《漢語大詞典》:傍讯(傍訊)
谓广为求索。文选·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騖八极,心游万仞。” 李善 注:“耽思傍讯,静思而求之也。” 吕延济 注:“谓思文之始也。讯,求也……谓专思傍求,迁转攒缉。”
分類:求索
《漢語大詞典》:游索(遊索)
遇经济困难,外出向人求索。 宋 范仲淹 《再奏雪张亢》:“则 张亢 自首,与游索人钱,不曾入己……兼恐追寻元游索之人,或在远方,何时结絶。”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樊若水 , 江 南人,贫甚游索,乡人不为礼。”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佞倖盘荒:“游索富家,得五千。”
《漢語大詞典》:规求(規求)
谋求索取。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侵欲无厌,规求无度。”礼记·表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 唐 孔颖达 疏:“一则无所求而安静行仁,一则规求其利而行仁,一则畏惧於罪而行仁,是异情也。”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而主司坚执,至今疑惑。至使州县吏人户行遣一一较量,计构官司,买嘱隣里,尚復多方指摘,以肆规求。”
《漢語大詞典》:诛索(誅索)
诛求索取。 宋 刘贽 《唐质甫神道碑》:“知 莫州 任邱县 ,县当信使驛,往返诛索繁急,其下因缘为奸利。”金史·完颜娄室传:“北兵见火起,追及之,无有免者,且诛索行省以下官属于 宋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杂徵馀论》:“尤必捥筋剔髓,而诛索无遗,是官与胥争搏蚀于小民矣。”
分類:求索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