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2,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放花
放逸
放勋
奔放
放教
放言
放荡
放笔
放春
豪放
释放
放情
尽放
放去
放罪
《国语辞典》:放花  拼音:fàng huā
1.开花。唐。李端〈早春夜集耿拾遗宅〉诗:「新草犹停雪,寒梅未放花。」宋。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词:「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2.放债。花,利息。《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其田足值万金,自不消说。毛烈放花作利,已此便宜得多了。」
3.拐骗儿童。花,指儿童。《醒世姻缘传》第五七回:「不见了小琏哥到家,人只知道他出来看那些和尚放花打细泊的,看得孩子伶俐,拐的去了。」
《漢語大詞典》:放逸
(1).放纵逸乐。逸周书·时训:“蜩不鸣,贵臣放逸。” 朱右曾 校释:“放逸,放纵晏佚。” 清 王锡振 《〈嬃砧课诵图〉序》:“日惴惴於悲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
(2).豪放不羁。南史·张充传:“言论放逸,一坐尽倾。”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于鹄:“有诗甚工,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于疎远,且多警策。”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文三桥》:“意气放逸,旁若无人。”
(3).离散;失散。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忽迁化而不反兮,魂放逸以飞扬。” 北齐 刘昼 新论·防欲:“人有牛马放逸不归,必知收之。”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世统数更,史事放逸。” 明 李东阳 《〈嘉兴府志〉序》:“ 东汉 以降,记载日益繁,而放逸磨灭,不可胜计。”
(4).佛教谓不守佛门规矩。 唐 白居易 《东都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茶毗幢记》:“大师自出家至即世……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载,而身相长大,面相端严,心不放逸,口无戏论。”
《國語辭典》:放勋(放勛)  拼音:fǎng xūn
尧的名号。参见「唐尧」条。或为史臣赞美尧的话,称其勋业四达。
分類:马融
《國語辭典》:奔放  拼音:bēn fàng
1.疾驰。《后汉书。卷八○。文苑传。祢衡传》:「激楚、杨阿,至妙之容,台牧者之所贪;飞兔、騕袅,绝足奔放,良、乐之所急。」也作「奔逸」。
2.形容水势奔腾流放。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3.形容文思泉涌纵逸或感情尽情流露,不受拘束。《文选。陆机。文赋》:「或奔放以谐合,务嘈囋而妖冶。」
《漢語大詞典》:放教
使;令。 唐 白居易 《春来频与李二十宾客同游因赠长句》诗:“可惜济时心力在,放教临水復登山。” 金 元好问 《满江红·嵩山中作》词:“暂放教老子据胡牀,邀明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此 芙蓉城 七郎子新妇归寧,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覷。”
分類:使
《國語辭典》:放言  拼音:fàng yán
恣意言论,毫无节制。《后汉书。卷七○。孔融传》:「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
《國語辭典》:放荡(放蕩)  拼音:fàng dàng
行为不加检束。《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也作「放浪」。
《漢語大詞典》:放笔(放筆)
(1).纵笔。 唐 杜甫 《戏为双松图歌》:“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 清 金农 《吴丈弘谟携酒过寓园竹间对酌长句奉酬》诗:“欲乞放笔写万个,目接厓谷心坰郊。”
(2).搁笔。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僕倘有言谈,仍当写寄,决不以偶一不登而放笔也。”
分類:搁笔
《國語辭典》:放春  拼音:fàng chūn
植物到了春天发芽开花。唐。杜甫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诗:「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國語辭典》:豪放  拼音:háo fàng
豪迈奔放。亦指举止狂放而不拘小节。《北史。卷四三。列传。张彝》:「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苏舜钦传》:「益读书,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也作「豪诞」。
《國語辭典》:释放(釋放)  拼音:shì fàng
1.免除拘提、逮捕、羁押之拘束,而恢复其自由。《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蒙至,诛其首恶,馀皆释放,复为平民。」《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次日,到府尹面前替他辩明白了这些冤枉的事,将那监生释放。」
2.发出。如:「释放能量」。
《漢語大詞典》:放情
纵情。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放情凌霄外,嚼药挹飞泉。”旧唐书·隐逸传序:“放情肆志,逍遥泉石。” 清 钮琇 觚賸·雪遘:“孝廉嗣后,益放情诗酒。” 应修人 《歌》:“这么放情地颂美这青春。”
分類:放情纵情
《韵府拾遗 漾韵》:尽放(尽放)
周必大诗疾驱云阵千重翳尽放冰轮万丈光
《漢語大詞典》:放去
(1).抛弃,丢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庾子嵩 读庄子,开卷一尺许便放去,曰:‘了不异人意。’”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第三道》:“自 秦 歷 汉 ,积弊相沿,权宜适时,放去古法。”
(2).释放使离开。《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正犹豫间, 张辽 纵马而至。 云长 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三国演义》第八七回:“寇入掌中还放去,人居化外未能降。”
《漢語大詞典》:放罪
赦罪开释。 宋 欧阳修 《乞推究李昭亮》:“将带却 保州 作过兵士人口往本家者,并许陈首,亦与放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子骏 乃自劾,詔放罪。”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神武左副军统制 李横 ,以 襄阳 失守,于国门待罪,詔放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