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楮叶工夫
典故
三年一楮叶
 
三年刻楮
  
刻楮三年
  
楮叶工夫


《列子》卷八《说符》
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锋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韩非子》卷七〈喻老〉~406~
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不随道理之数,而学一人之智;此皆一叶之行也。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羡也;丰年大禾,臧获不能恶也。以一人力,则后稷不足;随自然,则臧获有馀。故曰:『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

例句

良工巧费真为累,楮叶成来不直钱。 李商隐 一片

《漢語大詞典》:刻楮
语本韩非子·喻老:“ 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象,指象牙。后因以喻技艺工巧或治学刻苦。 唐 黄滔 《刑部郑郎中启》之一:“比者伏蒙曲念虚芜,荣流咳唾,诲以磨铅未至,刻楮非工。” 宋 陆游 《别曾学士》诗:“画石或十日,刻楮有三年。”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鼓吹续音》:“仍自为八句题其后云:……半生莫售穿杨技,十载曾加刻楮功。”
《國語辭典》:楮叶(楮葉)  拼音:chǔ yè
宋人以玉刻的楮叶,列置在楮叶中,几可乱真,而无法辨别真伪。见《列子。说符》。后用以比喻模仿逼真。
分類: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