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礼记·王制》
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

例句

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

佐棘竟谁同,因思證圣中。 罗隐 寄大理徐郎中

垂银棘庭印,持斧柏台纲。 苑咸 送大理正摄御史判凉州别驾

典故
四百八十寺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典故
相关人物
萧衍(梁武帝)


《南史》卷七《梁本纪·武帝纪下》
「初,帝创同泰寺,至是开大通门以对寺之南门,取反语以协同泰。自是晨夕讲义,多由此门。三月辛未,幸寺舍身。甲戌还宫,大赦,改元大通,以符寺及门名。」

例句

何须同泰寺,然后始为奴。 李群玉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

典故
萧家寺
 
相关人物
萧子云
 
萧衍(梁武帝)


《梁书》卷五十《文学传下·任孝恭传》
孝恭少从萧寺云法师读经论,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笃。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云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

例句

萧寺春风正落花,淹留数宿惠休家。 刘沧 晚春宿僧院

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 刘沧 秋日山寺怀友人

禹门山色度寒磬,萧寺竹声来晚风。 刘沧 题龙门僧房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之十九

入云萧帝寺,毕竟欲何如。 杜荀鹤 题成岛僧舍

萧寺休为客,曹溪便寄家。 杨炯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

待月登庾楼,排云上萧寺。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书所怀且叙所知

旦游萧帝新松寺,夜宿嫦娥桂影潭。 胡曾 自岭下泛鹢到清远峡作

江南无限萧家寺,曾与白云何处期。 陆畅 送深上人归江南

落日乱蝉萧帝寺,碧云归鸟谢家山。 韦庄 江上题所居

爱远登高尘眼开,为怜萧寺上经台。 韩翃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漢語大詞典》:佐棘
古代最高刑狱机关大理寺别称棘寺,因称佐治大理寺刑狱为佐棘。 唐 罗隐 《寄大理徐郎中》诗:“佐棘竟谁同?因思 证圣 中。”原注:“ 证圣 中, 徐有功 为大理少卿,执法平恕。”
《國語辭典》:棘寺  拼音:jí sì
古时掌管刑狱的官署。因古时最初听讼断狱于棘木之下,故称为「棘寺」。唐。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也称为「大理寺」。
《漢語大詞典》:棘庭
公卿的官署。 汉 张衡 《周天大象赋》:“耀棘庭之金印,粲椒宫之玉齿。”
分類:公卿官署
《漢語大詞典》:同泰寺
寺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为 南朝 梁 所建, 梁武帝 曾数度舍身于此。南史·梁纪中:“癸巳,幸 同泰寺 ,设四部无遮大会。” 唐 李群玉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之五:“何须 同泰寺 ,然后始为奴。” 清 吴伟业 《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萧条 同泰寺 ,南枕山之阳。” 清 赵翼 《梁制观世音像歌》:“ 同泰寺 中频捨身,帝王有价可钱赎。”
《國語辭典》:萧寺(蕭寺)  拼音:xiāo sì
僧寺、寺院。梁武帝造寺院,命萧子云书称萧寺,后以佛寺称为「萧寺」。唐。李贺 诗二三首之一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相国行祠,寄居萧寺。」
分類: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