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高雄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  拼音:gāo xióng shī fàn dà xué
国立大学之一。前身为民国五十六年成立的省立高雄师范学院,六十九年改制为国立高雄学院,七十八年改制为「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设有教育、人文教育、理学三个学院。现址位于高雄市苓雅区。
《国语辞典》: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  拼音:tái wān shī fàn dà xué
国立大学之一。前身为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成立于民国三十五年,四十四年改制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五十六年再改制为国立。设有教育、文、理、艺术等四学院,是一所以培养中等学校教育师资为主的学校。现址位于台北市和平东路。
《国语辞典》:学位制度(学位制度)  拼音:xué wèi zhì dù
学院或大学以上的学校,以学士、硕士、博士等三种不同学位的授予,作为学术成就的分级所制定的制度。
《国语辞典》:伯希和  拼音:bó xī hé
Paul Pelliot
人名。(西元1878~1945)法国汉学家。曾任法国远东学院教授、中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俄国科学院院士。西元一九○六年来华,在敦煌发现大批古书。对汉学涉猎广博,考證精细,尤长于比较语言学,用以治中国史地,贡献甚大,影响深远。著有《敦煌千佛洞》、《真腊风土记笺释》等书。
《国语辞典》:艾美奖(艾美奖)  拼音:ài měi jiǎng
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颁赠给杰出电视节目、电视制作人、电视表演者的奖项,每年颁奖一次。于西元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举行首届授奖大会。艾美为英语Emmy的音译。
《国语辞典》:大专生(大专生)  拼音:dà zhuān shēng
通称大学、独立学院及专科学校的学生。如:「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大专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健全的人格。」
《国语辞典》:大专教育(大专教育)  拼音:dà zhuān jiào yù
通称大学、独立学院及专科学校的教育。如:「这篇外文说明书非常艰深,连大专程度的学生也看不懂。」
《国语辞典》:大专联考(大专联考)  拼音:dà zhuān lián kǎo
以前各大学、独立学院及专科学校联合招生考试的简称。如:「他今年高中毕业,正准备参加大专联考。」
《国语辞典》:大专暑训(大专暑训)  拼音:dà zhuān shǔ xùn
凡就读大学、独立学院及专科学校的役龄男子,于入学之初或就读期间的暑假,由国防部徵召,在成功岭接受为期三十五天的军事训练。如:「每年大专暑训时的恳亲会,总会造成附近交通壅塞。」
《国语辞典》:大学院校(大学院校)  拼音:dà xué yuàn xiào
大学和独立学院的通称。如:「这所大学院校今年增加了好几个科系,使考生有更多的选择。」
《国语辞典》:单科大学(单科大学)  拼音:dān kē dà xué
由相同性质的系所所组成的大学。如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所设系所、学院全部与海事、水产有关,即属「单科大学」。
《国语辞典》:学士服(学士服)  拼音:xué shì fú
大学或独立学院毕业生于接受学士学位时所穿的袍服。
《国语辞典》:学院派(学院派)  拼音:xué yuàn pài
十七世纪形成于欧洲官办美术学院的学派,以古典、传统为规范,重视技法的一种艺术倾向。今泛指作风保守或缺乏创新风格的艺术或学术派系。
《国语辞典》:沙利文  拼音:shā lì wén
William Aloysius Sullivan
人名。(西元1842~1900)英国作曲家。曾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接受音乐教育,与吉尔伯特合写喜戏歌剧而闻名。作品有《回头的浪子》、《陪审团的审判》等,歌曲有〈失去的和弦〉。
《国语辞典》:汤恩比(汤恩比)  拼音:tāng ēn bǐ
Arnold Joseph Toynbee
人名。(西元1889~1975)英国大史学家,牛津大学巴洛尔学院毕业,曾任伦敦大学教授。以深刻研究人类文明的兴替,进而关心人类未来的命运而举世闻名。所著《历史研究》一书,提出一种以分析各种文明的循环发展和衰落为基础的历史哲学,为其最主要著作,其他著作尚有《希腊历史思想》、《世界与西方》、《美国与世界革命》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