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高下  拼音:gāo xià
1.上下。《老子》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2.优劣。如:「棋逢对手,难分高下。」
3.多少。《管子。版法》:「远近高下,各得其嗣。」
《漢語大詞典》:善恶(善惡)
好坏;褒贬。《楚辞·离骚》:“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善恶书於史册,毁誉流於千载。”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朱熹 注:“褒贬。”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之三:“善恶可劝戒,是非后世当考者,书之,其细故常行,更不备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
《國語辭典》:厚薄  拼音:hòu bó
1.厚度。《三国演义》第八回:「别筑郿坞,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
2.浓淡、稀稠。《周礼。天官。酒正》:「掌其厚薄之齐,以共王之四饮三酒之馔。」
3.多寡、大小。《文选。陆机。五等论》:「使其并贤居治,则功有厚薄;两愚处乱,则过有深浅。」
4.亲疏。《淮南子。主术》:「夫以一人之心而事两主,或背而去,或欲身徇之,岂其趋舍厚薄之势异哉?」
5.贵贱、贫富。《荀子。富国》:「故使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佚或乐、或劬或劳,非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将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顺也。」
《國語辭典》:美恶(美惡)  拼音:měi è
1.美丑。《列子。黄帝》:「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故女无美恶,入官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2.是非善恶。《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晋。潘岳〈秋兴赋〉:「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
《漢語大詞典》:好丑(好醜)
美丑;好坏。汉书·谷永传:“急復益纳宜子妇人,毋择好丑。”东观汉记·北海靖王兴传:“每朝廷有异政,京师雨泽,秋稼好丑,輒驛马下问 兴 。”《后汉书·张酺传》:“典城临民,益所以报效也。好丑必上,不在远近。” 李贤 注:“好丑,谓善恶也。言事之善恶,必以闻上,此即报效,岂拘外内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迨易日经时之后,取而观之,则妍媸好丑之间,非特人能辨别,我亦自解雌黄矣。”
分類:美丑好坏
《漢語大詞典》:善否
(1).善恶;好坏。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三国 魏 应璩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 周 征 殷 而年丰, 卫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应,甚於影响。”
(2).犹褒贬。国语·晋语一:“今子内固而外宠,且善否莫不信,若外殫善而内辱之,无不迁矣。” 韦昭 注:“所善恶无不见信。”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唐观察使:“毁誉善否,随其意好。”
《漢語大詞典》:清浑(清渾)
(1).清澈和浑浊。 唐 喻凫 《即事》诗:“连山互苍翠,二水各清浑。” 宋 张先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词:“潮上水清浑,棹影轻於水底云。”
(2).是非;好坏。 唐 元稹 《赛神》诗:“主人且倾听,再为諭清浑。”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请小二哥休心困,覰两条腿辨清浑。”
《漢語大詞典》:胜否(勝否)
好坏;得失。《后汉书·胡广传》:“臣愚以为可宣下百官,参其同异,然后览择胜否,详採厥衷。”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不得不校其胜否,即以事相权。”
分類:好坏得失
《國語辭典》:良窳  拼音:liáng yǔ
好与坏。如:「企划人员将各项方案的良窳所在一一列出,以供作决策者参考。」汉。何晏〈景福殿赋〉:「观器械之良窳,察俗化之诚伪。」
分類:好坏
《漢語大詞典》:香臭
气味。灵枢经·脉度:“肺气通於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汉 郑玄 笺:“天之道难知也,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
(1).芳香与腐臭。 唐 张九龄 《杂诗》之五:“生性苟不夭,香臭谁为中。”
(2).比喻好坏。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七:“朝闻道夕死可矣,夫辅人以篡夺,而分其富贵,是果何道哉?末世之士,不知世间香臭至於如此,亦可哀矣。”
《國語辭典》:好歹  拼音:hǎo dǎi
1.好与坏。《红楼梦》第三七回:「凭他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也作「好赖」、「好癞」。
2.意外的变故。多指有性命之忧。《水浒传》第五一回:「哥哥救得孩儿,却是重生父母。若孩儿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3.无论如何。《红楼梦》第七回:「他女儿听说,便回去了,还说:『妈好歹快来。』」也作「好赖」、「好癞」。
4.分出高下。《西游记》第一九回:「老孙还要打开那门,与他见个好歹,恐师父在此疑虑盼望,故先来回个信息。」
5.随便、不问究竟。《红楼梦》第八○回:「也不知谁使的法子,也不问青红皂白,好歹就打人。」
《漢語大詞典》:歪好
(1).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回:“俺娃歪好学上一样手艺,再不要像你爹一样受这份气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章:“你歪好弄个印把子到手里,一则洗刷了贼名儿,二则也叫他跟着你过几天火色日子。”
(2).好坏。探询情况之词,犹言怎么样。 贺敬之 等《惯匪周子山》:“你兄弟二老 周尔刻 和你在一搭里咧?他光景歪好?”
(3).谓不问好坏,将就地做某件事。 章炳南 等《锺万财起家》第一场:“[村主任]:‘你纳鞋底呢!’[ 锺 妻]:‘歪好纳下自己穿。’”
《漢語大詞典》:丰索(豐索)
指年成的好坏。 清 孔尚任 《海光楼记》:“古人好为危楼雄臺,据高临远,非必骋肆心目也。或以望云气,占丰索,或以扼险料敌,或瞻闕怀乡,寄其忠孝之意。”
分類:年成好坏
《國語辭典》:得失  拼音:dé shī
1.是非成败。《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十馀万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人生寄于太虚之中,其间荣悴悲欢,得失聚散,彼死此生,变形换壳,如梦一场。」
2.利弊、适当和不适当。《汉书。卷八。宣帝纪》:「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举得失以表黜陟,徵存亡以标劝戒。」
《國語辭典》:议论(議論)  拼音:yì lùn
1.批评讨论。《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恪恐人议论,先搜求众官将过失,轻则发遣边方,重则斩首示众。」《文明小史》第四九回:「许多人围著他,撑著眼睛,东一簇,西一簇的纷纷议论。」
2.见解、说法。唐。韩愈 荐樊宗师状:「于艺学多所通解,议论平正,有经据可以备顾问。」《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华甫昨日听了他一番议论,把那住夜的念头早打退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