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迎吠
犬迎人而吠。《楚辞·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王逸 注:“谗佞讙呼而在侧也……迎吠,拒贤人使不得进也。”隋书·食货志:“人愁不堪,离弃室宇,长吏叩扉而达曙,猛犬迎吠而终夕。”后以“迎吠”指奸邪。旧唐书·文宗纪下:“薰蕕共器,贤不肖并驰,退迹者咸后时之夫,登门者有迎吠之客。”
分類:奸邪
《漢語大詞典》:吠狗
(1).看守门户的狗。闻声则吠,故称。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吏人之与 叔孙 居於 箕 者,请其吠狗,弗与。” 孔颖达 疏:“狗有吠守者,有主猎者……吏人请 叔孙 乞其吠守之狗。”新唐书·李栖筠传:“宿贼 张度 保 阳羡 西山 ,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 宋 苏轼 有《余来儋耳得吠狗》诗。
(2).古地名。国语·齐语:“反其侵地 柴夫 、 吠狗 。” 韦昭 注:“ 燕 之二邑。”
《國語辭典》:狂吠  拼音:kuáng fèi
1.狗疯狂地吼叫。如:「每回有路人走过,那只狗便狂吠不止。」
2.比喻说话狂妄自大。唐。柳宗元 乞巧文:「王侯之门,狂吠狴犴。臣到百步,喉喘颠汗。」
《國語辭典》:吠日  拼音:fèi rì
比喻少见多怪。
分類:少见多怪
《骈字类编》:蛤吠
宋 朱槔 夏夜极凉 稻深群蛤吠,草暗一萤流。
《漢語大詞典》:吠形
狗见形影而吠。喻不辨是非而盲目附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 武清侯 石亨 等诬大学士 王文 、大司马 于谦 等迎代之罪,都给事中 王镇 等,亦皆吠形,至有‘誓不同朝’之语。”参见“ 吠形吠声 ”。
《國語辭典》:吠形吠声(吠形吠聲)  拼音:fèi xíng fèi shēng
一只狗看见人吠叫,其他的狗也跟著叫。比喻世人不辨真伪,盲目附和传说。也作「吠影吠声」。
《骈字类编》:时吠(时吠)
唐 万楚 题江潮庄壁 野闲犬时吠,日暮牛自归。
《韵府拾遗 号韵》:吠盗
张衡天象赋狗以吠盗奸回靡纵
《分类字锦》:吠怪
楚辞九章邑大群吠兮吠所怪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蛙吠
蛙鸣。 宋 林景熙 《草花》诗:“蛙吠残阳影,萤明细雨丛。”
分類:蛙鸣
《漢語大詞典》:狺吠
(狗)叫。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 宋 晁説之 《嵩山文集·负薪对》﹞旧抄本:‘夷狄喜相吞併鬭争,是其犬羊狺吠咋嚙之性也。’” 沙汀 《丁跛公》:“狗懒懒地狺吠着,好像出于无聊。”
《漢語大詞典》:吠琉璃
[梵Vaidūrya]佛经所说“七宝”之一。谓产于 须弥山 ,为青色宝石,坚固而莹澈。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九:“若菩萨摩訶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普化三千大千世界如吠瑠璃,亦化自身为转轮王。” 慧琳 音义:“吠瑠璃,梵语,宝名也。或云毘瑠璃,或但云瑠璃,皆讹略声转也……非是人间鍊石造作焰火所成瑠璃也。”
分類:佛经
《韵府拾遗 队韵》:警吠
癸辛杂识狗最畏寒凡卧必以尾掩其鼻方能熟睡或欲其夜警则剪其尾鼻寒无所蔽则终夜警吠
《漢語大詞典》:嗥吠
亦作“嘷吠”。 狗大叫。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郑韶:“犬乃嗥吠,跳身於 元周 队内,咬杀 薛元周 。”太平广记卷四三七引集异记作“嘷吠”。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齐琼:“犬嘷吠终夕,呱呱不輟。”
分類:大叫
《漢語大詞典》:啅吠
形容众口喧嚣。 宋 王禹偁 《答郑褒书》:“僧之不乐吾者,復以前事啅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