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吊祠(弔祠)
吊祭。史记·秦本纪:“ 昭襄王 卒…… 韩王 衰絰入弔祠,诸侯皆使将相来弔祠,视丧事。”史记·楚世家:“十二年, 秦昭王 卒, 楚王 使 春申君 弔祠于 秦 。”后汉书·独行传·李业:“ 述 闻 业 死,大惊,又耻有杀贤之名,乃遣使弔祠,賻赠百匹。”
分類:吊祭
《國語辭典》:生刍(生芻)  拼音:shēng chú
1.乾草。比喻微薄的礼品。《诗经。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2.吊丧的祭礼。《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漢語大詞典》:过七(過七)
旧俗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死每七日则备一祭,谓之过七,至四十九日而止。”
《國語辭典》:哭临(哭臨)  拼音:kū lìn
本指国丧,众人举哀同哭。《史记。卷一○。孝文本纪》:「绖带无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后泛涕泣哀悼。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清。徐珂《清稗类钞。义侠类。洪北江经纪黄仲则丧》:「至,则仲则已逝,移殡萧寺。洪哭临甚哀,为经纪后事备至。」
《國語辭典》:吊问(弔問)  拼音:diào wèn
吊祭慰问丧家。《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曹操使人赍礼吊问,又亲往祭奠。」《红楼梦》第一二回:「七日发引,寄灵于铁槛寺,日后带回原籍。当下贾家众人齐来吊问。」
《國語辭典》:吊死(弔死)  拼音:diào sǐ
吊祭死者。《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國語辭典》:吊死  拼音:diào sǐ
自缢、上吊而死。如:「听说有人吊死在屋里头,所以那房子一直卖不出去。」
《漢語大詞典》:吊哭(弔哭)
吊祭且哀哭之。礼记·杂记下:“既葬,大功,弔哭而退,不听事也。”《汉书·贾山传》:“古之贤君於其臣也,尊其爵禄而亲之;疾则临视之亡数,死则往弔哭之。”
分類:吊祭哀哭
《漢語大詞典》:哭奠
哭吊祭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到 琥珀 等一干人哭奠之时,才要找 鸳鸯 ,又恐是他哭乏了,暂在别处歇着,也不言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禄相公:“按 诚毅贝勒 为 显祖 幼子,开创时,勋劳称最,以病薨于邸,经 太祖 亲临哭奠,立碑旌功,事具国史,而公所言如此,诚为骇异。”
分類:吊祭祭奠
《國語辭典》:吊书(弔書)  拼音:diào shū
挽联、挽额、挽幛。
《漢語大詞典》:哭丧
有丧事时,吊祭的人和守灵的人大声号哭
悲哀的样子。例如:宝玉见他还是这样哭丧,便知他是为金钏儿的原故。——《红楼梦
《漢語大詞典》:吊劳(弔勞)
吊祭存问。周礼·夏官·太仆:“掌三公孤卿之弔劳。”周礼·夏官·小臣:“掌士大夫之弔劳。”
分類:吊祭存问
《国语辞典》:吊谚(吊谚)  拼音:diào yàn
吊祭并慰问丧家。《晋书。卷四九。阮籍传》:「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谚毕便去。」也作「吊唁」。
《国语辞典》:用代楮敬  拼音:yòng dài chǔ jìng
以金钱代替冥纸。为吊祭时致送奠仪的应酬用语。
《国语辞典》:告别式(告别式)  拼音:gào bié shì
丧礼程序中,让亲朋好友吊祭死者的公开仪式。通常安排于家祭之后,入葬之前。如:「陈老先生的告别式,肃穆哀凄。」
《国语辞典》:吊宴(吊宴)  拼音:diào yàn
丧家为答谢吊祭者而准备的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