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骑驿(騎驛)
驿站的车马。借指乘马传递公文或信件的人。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詵 弟 顗 , 咸熙 中为司空”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裴徽 通彼我之怀,为二家骑驛。”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吴 中七子,有 赵损之 而无 张少华 ,二人交好,忽中道不终,都向余嘖嘖有言,而余亦不能为两家骑驛也。” 王国维 《屈子文学之精神》:“而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骑驛而后可,斯即 屈子 其人也。”
《國語辭典》:发信(發信)  拼音:fā xìn
发寄书信。也作「发函」。
《国语辞典》:去函  拼音:qù hán
发出信件、电报、公文等。如:「教育部去函各大学院校,要求师生应尊重并维护智慧财产权。」
《國語辭典》:死信  拼音:sǐ xìn
1.无法投递,又不能退还原寄者的邮件。
2.死讯。如:「有关她的死信,我仍然半信半疑。」
《國語辭典》:短简(短簡)  拼音:duǎn jiǎn
简短的书信。如:「虽然只是一封短简,却宽慰了他那高悬的焦心。」
《漢語大詞典》:驿邮(驛郵)
传递文书、信件的机构。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一:“《西域记》云:塞外无驛邮,往往以烽代驛。”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署廨》:“各官职掌,除民事外,内自厂卫,以至各监局,外自省闈,以至驛邮,岁时自宗庙陵寝行幸以至澣洗之事,虽巨细不一等,而县应固沓如也。”
《漢語大詞典》:香洞
(1).指和尚头上的戒疤。《官场现形记》第三八回:“如是者一个个头上就同骨牌攒了眼的一样,这地方永远不生头髮,其名又谓‘烧香洞’。凡有香洞和尚,到那里都好掛单,有饭吃,大家都肯布施他,要説是没有香洞,大家都叫他野和尚,可是没有人理的。”
(2).在信件上用香火烧成的洞。表示事情紧迫。《负曝闲谈》第一回:“ 周老三 随即替他姐夫写了一封信,烧上许多香洞,专门派了一个人下去,把 陆鹏 逼了上来。”
《国语辞典》:致函  拼音:zhì hán
寄发信件。如:「学校将致函每位校友,邀请他们参加校庆大会。」
《國語辭典》:信札  拼音:xìn zhá
书信、函件。《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却说王总办送出金子香,回到卧室,检点来往信札,内有上海寄来他侄儿的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这本底稿在云岫是非常秘密的,内中都是代人家谋佔田产,谋夺孀妇等种种书札,以及诬捏人家的呈子。」也称为「信件」。
《漢語大詞典》:照登
对文稿、信件等不加修改地刊载。如:来函照登。
《國語辭典》:邮政(郵政)  拼音:yóu zhèng
有关传递信函、包裹与办理储金汇兑、寿险业务等的邮政事务。为国家行政之一,现隶属于交通部。也称为「邮务」。
《國語辭典》:下款  拼音:xià kuǎn
书画等艺术作品上作者自署的名号。《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何小姐看看是何人写的笔墨,先看了看下款,却只得一行年月,并无名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只见他写的下款是:吴下,雪渔,江笠醉笔。」
《國語辭典》:回条(回條)  拼音:huí tiáo
收领函件、物品后随交来人带回的收据,表示物品已亲手收到。也称为「回执」。
《國語辭典》:挂号(掛號)  拼音:guà hào
1.编号登记,以备查考。《红楼梦》第一回:「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2.重要信件和印刷品付邮时,由邮局登记编号、给收据。挂号邮件若遗失,由邮局负责追查。
《國語辭典》:挂号信(掛號信)  拼音:guà hào xìn
以挂号方式邮寄的信件。
《國語辭典》:信差  拼音:xìn chāi
1.受雇或受托专门递送信件的人。如:「这可好!我倒当起你们的信差来了!」
2.邮差,邮局派遣的送信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说话时,只见电报局的信差,送来一封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