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妲己
 
褒姒


《国语》卷七《晋语一》
「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与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三国吴·韦昭注:「有褒,姒姓之国,幽王伐之,褒人以美女入,谓之褒姒,是为幽后。」

例句

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 杜甫 北征

典故
周惑褒姒
 
周褒媚己
   
褒女惑周
 
褒女灭周
 
褒女笑
 
褒姒烽火

相关人物
周幽王
 
褒姒


《国语》卷七〈晋语一·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255~
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与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今晋寡德而安俘女,又增其宠,虽当三季之王,不亦可乎?且其兆云:「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我卜伐骊,龟往离散以应我。夫若是,贼之兆也,非吾宅也,离则有之。不跨其国,可谓挟乎?不得其君,能衔骨乎?若跨其国而得其君,虽逢齿牙,以猾其中,谁云不从?诸夏从戎,非败而何?从政者不可以不戒,亡无日矣!
《史记》卷四〈周本纪〉~47~
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大鼓,有寇至则举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例句

褒姒冢前烽火起,不知泉下破颜无。 唐彦谦 登兴元城观烽火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李商隐 华清宫

妲己灭纣,褒女惑周。天维荡复,职此之由。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

周王惑褒姒,城阙成陂陁。 李华 咏史十一首之十一

明明天子咸戒之,赫赫宗周褒姒灭。 王翰 飞燕篇

红儿若为回桃脸,岂比连催举五烽。 罗虬 比红儿诗

典故
周亡褒姒
 
褒姒笑

相关人物
周幽王
 
褒姒


《毛诗正义》卷十二之一〈小雅·节南山之什·正月〉~399~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 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之。唐·孔颖达疏:「周国虽盛,终将褒姒灭之。」
典故 
太任

相关人物
太任


《毛诗正义》卷十六之二〈大雅·文王之什·大明〉~540~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伐大商。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毛诗正义》卷十六之二〈大雅·文王之什·大明〉~540~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汉·郑玄笺:「挚国中女曰大任,从殷商之畿内嫁为妇于周之京,配王季而与之共行仁义之德,同志意也。」
《列女传》卷一〈母仪传·周室三母〉~7~
三母者,大姜、大任、大姒。大姜者,王季之母,有台氏之女。大王娶以为妃。生大伯、仲雍、王季。贞顺率导,靡有过失。大王谋事迁徙,必与。大姜。君子谓大姜广于德教。大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古者妇人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谓知肖化矣。大姒者,武王之母,禹后有莘姒氏之女。仁而明道。文王嘉之,亲迎于渭,造舟为梁。及入,大姒思媚大姜、大任,旦夕勤劳,以进妇道。大姒号曰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内。大姒生十男:长伯邑考、次武王发、次周公旦、次管叔鲜、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铎、次霍叔武、次成叔处、次康叔封、次季载。大姒教诲十子,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及其长,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君子谓大姒仁明而有德。诗曰:「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又曰:「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此之谓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太姒


《毛诗正义》卷十九之三〈周颂·臣工之什·雍〉~734~
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于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汉·毛亨传:「烈考,武王也。文母,大姒也。」汉·郑玄笺:「烈,光也。子孙所以得考寿与多福者,乃以见右助于光明之考与文德之母,归美焉。」
《國語辭典》:娣姒  拼音:dì sì
1.诸妾互称,年长的为姒,年幼的为娣。《尔雅。释亲》:「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晋。郭璞。注:「同出谓俱嫁事一夫。」
2.妯娌。《仪礼。丧服》:「《传》曰:『娣姒妇者,弟长也。』」汉。郑玄。注:「娣姒妇者,兄弟之妻相名也。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钟、郝为娣姒,雅相亲重,钟不以贵陵郝,郝亦不以贱下钟。」
《漢語大詞典》:太姒
亦作“ 大姒 ”。 有莘氏 之女, 周文王 妻, 武王 母。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 毛 传:“ 大姒 , 文王 之妃也。”史记·管蔡世家:“ 武王 同母兄弟十人,母曰 太姒 , 文王 正妃也。”后用为贤母的典实。 宋 岳珂 愧郯录·孝明后制:“既侔 大姒 之贤,宜易小君之号,貽谋百世,正位六宫。”
《漢語大詞典》:任姒
周文王 母 太任 与 周武王 母 太姒 的合称。古代认为二人是贤惠后妃的典范。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美 皇 英 之女 虞 兮,荣 任 姒 之母 周 。” 颜师古 注:“ 任 , 太任 , 文王 之母; 姒 , 太姒 , 武王 之母也。”《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伏惟皇太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齐踪 虞妃 ,比跡 任姒 。” 宋 苏辙 《请太皇太后受册表》:“伏惟太皇太后陛下,躬 任 姒 之至德,蹈 舜 禹 之休功。” 元 揭徯斯 《艺文监贺表》:“陛下如日东升,以天下养,虽任寄 伊 霍 之重,足以发皇明,必治资 任 姒 之贤,有以基王化。”《晚清文学丛钞·廿世纪世界文明灯弹词》:“也是他未脱经生论几章, 任 姒 餘风犹未熄。”
《國語辭典》:姚姒  拼音:yáo sì
虞舜与夏禹的合称。唐。韩愈〈进学解〉:「上规姚姒,浑浑无涯。」
分類:虞舜夏禹
《國語辭典》:褒姒  拼音:bāo sì
人名。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后来犬戎入寇,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漢語大詞典》:大姒
见“ 太姒 ”。
《漢語大詞典》:太姒
亦作“ 大姒 ”。 有莘氏 之女, 周文王 妻, 武王 母。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 毛 传:“ 大姒 , 文王 之妃也。”史记·管蔡世家:“ 武王 同母兄弟十人,母曰 太姒 , 文王 正妃也。”后用为贤母的典实。 宋 岳珂 愧郯录·孝明后制:“既侔 大姒 之贤,宜易小君之号,貽谋百世,正位六宫。”
《國語辭典》:姒妇(姒婦)  拼音:sì fù
古代弟妻对兄妻的称呼。《尔雅。释亲》:「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漢語大詞典》:子姒
三代 的 夏 , 姒 姓; 商 , 子 姓。因以“子姒”称 商 代和 夏 代。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之八:“固以德苞 子 姒 ,道迈 虞 唐 ,六合寧泰,四宇咸康。”
分類:三代
《漢語大詞典》:伯姒
兄嫂。 清 戴名世 《郭烈妇传》:“﹝烈妇﹞告家人曰:‘吾受兄嫂恩至厚,待与诀,即从夫死。’……拜辞舅姑及家众人,执 永嗣 手曰:‘勉之!以若累吾伯姒矣。’”
《國語辭典》:姒娣  拼音:sì dì
妯娌。《镜花缘》第四○回:「苟能姒娣和睦,妯娌同心,互相敬爱,彼此箴规,即是克尽悌道。」
分類:妯娌
《國語辭典》:娣姒  拼音:dì sì
1.诸妾互称,年长的为姒,年幼的为娣。《尔雅。释亲》:「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晋。郭璞。注:「同出谓俱嫁事一夫。」
2.妯娌。《仪礼。丧服》:「《传》曰:『娣姒妇者,弟长也。』」汉。郑玄。注:「娣姒妇者,兄弟之妻相名也。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钟、郝为娣姒,雅相亲重,钟不以贵陵郝,郝亦不以贱下钟。」
《漢語大詞典》:褒妲
亦作“褒妲”。 褒姒 、 妲己 的并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耽玩,则觉 褒 妲 之惑我。” 唐 白居易 《古冢狐》诗:“何况 褒 妲 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分類:褒姒妲己
《國語辭典》:举烽(舉烽)  拼音:jǔ fēng
举起烽火。古代的一种军事示警信号设备。遇有敌兵入侵时,便在烽火台上燃烧薪草,通知警戒和救援。《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
《漢語大詞典》:举燧(舉燧)
(1).燃起火把。文选·张衡〈西京赋〉:“升觴举燧,既釂鸣鐘。” 薛综 注:“燧,火也。谓行酒举烽火以告众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割鲜野食,举燧命爵。”按,文选·班固〈西都赋〉作“举烽”。
(2).燃起告警烽烟。宋史·种世衡传:“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
《漢語大詞典》:褒女
亦作“褒女”。 褒姒 。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 幽王 之惑 襃女 也,祅始於 夏 庭。” 唐 李商隐 《华清宫》诗:“未免被他 褒女 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宫闱·高丽女见疑:“圣主之严防女戎如此,又安得 襃女 、 驪姬 之祸乎?”参见“ 襃姒 ”。
分類:褒姒
《國語辭典》:褒姒  拼音:bāo sì
人名。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后来犬戎入寇,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國語辭典》:文母  拼音:wén mǔ
本指文王妃太姒。《诗经。周颂。雍》:「既右烈考,亦右文母」。后沿用为太后之称。《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伏惟和熹皇后,圣善之德,为汉文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