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识将军高贵
 
妃子将军瞋
 
脱靴嫌污
 
醉里指污吾足

相关人物
李白
 
杨玉环(杨贵妃)
 
高力士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李白〉~5762~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四〈宦官列传·高力士〉~4757~
高力士,潘州人,本姓冯。少阉,与同类金刚二人,圣历元年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入宫。则天嘉其黠惠,总角修整,令给事左右。后因小过,挞而逐之。内官高延福收为假子,延福出自武三思家,力士遂往来三思第。岁馀,则天复召入禁中,隶司宫台,廪食之。长六尺五寸,性谨密,能传诏敕,授宫闱丞。景龙中,玄宗在藩,力士倾心奉之,接以恩顾。及唐隆平内难,升储位,奏力士属内坊,日侍左右,擢授朝散大夫、内给事。先天中,预诛萧、岑等功,超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同正员。开元初,加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天宝初,加力士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载,加骠骑大将军。力士资产殷厚,非王侯能拟,于来庭坊造宝寿佛寺、兴宁坊造华封道士观,宝殿珍台,侔于国力。于京城西北截澧水作碾,并转五轮,日碾麦三百斛。初,宝寿寺钟成,力士斋庆之,举朝毕至。凡击钟者,一击百千;有规其意者,击至二十杵,少尚十杵。
典故
封还除目,见瞋鬼质

相关人物
卢杞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三下〈奸臣列传下·卢杞〉~635~
卢杞字子良。父弈,见忠义传。杞有口才,体陋甚,鬼貌蓝色,不耻恶衣菲食,人未悟其不情,咸谓有祖风节。藉荫为清道率府兵曹参军,仆固怀恩辟朔方府掌书记,病免。补鸿胪丞,出为忠州刺史。上谒节度府卫伯玉,伯玉不喜,乃谢归。稍迁吏部郎中,为虢州刺史。奏言虢有官豕三千为民患,德宗曰:「徙之沙苑。」杞曰:「同州亦陛下百姓,臣谓食之便。」帝曰:「守虢而忧它州,宰相材也。」诏以豕赐贫民,遂有意柄任矣。俄召为御史中丞,论奏无不合。踰年迁大夫,不阅旬,擢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既得志,险贼寖露,贤者媢,能者忌,小忤己,不傅死地不止。将大树威,胁众市权为自固者。杨炎与杞俱辅政,炎鄙杞才下,不悦,未半岁,谮罢炎。时大理卿严郢与炎有隙,即擢郢御史大夫以自助,炎卒逐死。张镒材裕忠懿,帝所倚爱,未有以间。会陇右用兵,杞乃见帝,伪请行,帝不可,即荐镒守凤翔。既又恶郢。时幽州朱滔与泚有违言,诬其军司马蔡廷玉间●,请杀之。俄而滔反,帝欲斥之以悦滔,下御史郑詹按状,贬柳州司户参军,敕吏护送。廷玉疑送滔所,因自沈于河。杞奏,恐泚疑为诏所杀,愿下詹三司杂治,●劾大夫郢。初,詹善张镒,每伺杞间,独诣镒,杞知之。它日伺詹来,即径至镒便坐,詹趋避,杞遽及机事,镒不得已,曰:「郑侍御在。」杞阳惊曰:「向所言,非外所得闻。」至是●按,有诏詹杖死,流郢费州。杜佑判度支,帝尤宠礼,杞短毁百绪,讫贬苏州刺史。李希烈反,杞素恶颜真卿挺正敢言,即令宣慰其军,卒为贼害。故宰相李揆有雅望,畏复用,遣为吐蕃会盟使,卒于行。李洧以徐州降,有所经略,使人误先白镒,杞怒,沮解之,不使有功。其狙害隐毒,天下无不痛愤,以杞得君,故不敢言。是时兵屯河南、北,挐不解,财用日急。于是度支条军所仰给,月费缗百馀万,而藏钱才支三月。杞乃以户部侍郎赵赞判度支,其党韦都宾等建言:「商贾储钱千万,听自业;过千万者,贷其赢以济军。军罢,约取偿于官。」帝许之。京兆暴责其期,校吏颈大搜廛里,疑列不尽,则笞掠之,人不胜冤,自殒沟渎者相望,京师嚣然不阕日。然悉田宅奴婢之直,缗止八十万。又僦●、质舍、居贸粟者,四贷其一,仅至二百万。而长安为闭肆,民皆邀宰相祈诉,杞无以谕,驱而去。帝知民愁忿,而所得不足给师,罢之。赞术穷,于是间架、除陌之暴纵矣。其法:屋二架为间,差税之,上者二千,中千,下五百,吏执筹入第室计之,隐不尽,率二架抵罪,告者以钱五万畀之。凡公私贸易,旧法率千钱算二十,请加五十,主侩注所售,入其算有司;其自相市,为私籍自言,隐不尽,率千钱没二万,告者以万钱畀之。由是主侩得操其私以为奸,公上所入常不得半,而恨诽之声满天下。及泾师乱,呼于市曰:「不夺而商人僦质矣,不税而间架、除陌矣!」其倡和造作以召怨挻乱,皆杞为之。帝出奉天,杞与关播从。后数日,崔宁自贼中来,以播迁事指杞,杞即诬宁反,帝杀之。灵武杜希全率盐、夏二州士六千来赴,帝议所从道,杞请道漠谷。浑瑊曰:「不然,彼多险,且为贼乘,不如道乾陵北,踰鸡子堆而屯,与为掎角,贼可破矣。」帝从杞议,贼果拒隘,兵不得入,奔还邠州。李怀光自河北还,数破贼,泚解去。或谓王翃、赵赞曰:「闻怀光尝斥宰相不能谋,度支赋敛重,而京兆刻损军赐,宜诛之以谢天下。方怀光有功,上必听用其言,公等殆矣!」二人以白杞,杞惧,即谲帝曰:「怀光勋在宗社,贼惮之破胆,今因其威,可一举而定。若许来朝,则犒赐留连,贼得裒整残馀为完守计,图之实难,不如席胜使平京师,破竹之势也。」帝然之。诏怀光无朝,进屯便桥。怀光自以千里勤难,有大功,为奸臣沮间,不一见天子,内怏怏无所发,遂谋反,因暴言杞等罪恶。士议哗沸,皆指目杞,帝始寤,贬为新州司马。始,帝即位,以崔祐甫为相,专以道德导主意,故建中初纲纪张设,赫然有贞观风。及杞相,乃讽帝以刑名绳天下,乱败踵及。其阴害矫谲,虽国屯主辱,犹謷然肆为之。后虽斥,然帝念之不衰。及兴元赦令,俄徙吉州长史。杞乃曰:「上必复用我。」贞元元年,诏拜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当行诏书,不肯草,白宰相曰:「杞反易天常,使万乘播迁,幸赦不诛,又委大州,失天下望。」宰相不悦,乃召它舍人作制,高固执不得下。
典故
怀祖瞋文度
 
文度
 
膝上王文度
 
风流膝上

相关人物
王坦之
 
王述


《晋书》卷七十五〈王湛列传·(王承子)王述〉~96~
述字怀祖。少孤,事母以孝闻。安贫守约,不求闻达。性沈静,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而述处之恬如也。少袭父爵。……述每受职,不为虚让,其有所辞,必于不受。至是,子坦之谏,以为故事应让。述曰:「汝谓我不堪邪?」坦之曰:「非也。但克让自美事耳。」述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及也。」坦之为桓温长史。温欲为子求婚于坦之。及还家省父,而述爱坦之,虽长大,犹抱置膝上。坦之因言温意。述大怒,遽排下,曰:「汝竟痴邪!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坦之乃辞以他故。温曰:「此尊君不肯耳。」遂止。简文帝每言述才既不长,直以真率便敌人耳。谢安亦叹美之。
《國語辭典》:瞋目  拼音:chēn mù
瞪大眼睛怒视。《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张飞听了,瞋目大叱。」
《漢語大詞典》:贪瞋(貪瞋)
佛教语。谓贪欲与瞋恚。《敦煌曲·禅门十二时》:“平旦寅,发意断贪瞋。莫令心散乱,虚度一生。”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一:“故我 文佛 度世,恐人习气深重,贪瞋痴爱,沉溺无归,示以沙弥比丘菩萨戒法在家。”
《國語辭典》:瞋恚  拼音:chēn huì
气愤发怒。《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漢語大詞典》:瞋毒
梵语krodha意译。佛教语。“三毒”之一。三毒之中,此为最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王以弘济为心,龙乘瞋毒作暴,僧伽蓝、窣堵波六坏七成。”参见“ 三毒 ”。
《漢語大詞典》:瞋怒
表示十分愤怒;恼火。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家纪:“初 如来 在 乌塲国 行化,龙王瞋怒,兴大风雨,佛僧迦梨表里通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齐 吏部侍郎 房文烈 ,未尝瞋怒。” 李劼人 《大波》第四部第三章:“不等 楚用 开口,她又忽然瞋怒起来,咬紧牙齿说道:‘不消说,定是那个老不死的东西多的嘴!’”参见“ 瞋毒 ”。
分類:愤怒恼火
《漢語大詞典》:瞋毒
梵语krodha意译。佛教语。“三毒”之一。三毒之中,此为最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王以弘济为心,龙乘瞋毒作暴,僧伽蓝、窣堵波六坏七成。”参见“ 三毒 ”。
《漢語大詞典》:瞋喝
瞪眼斥责;怒喝。 唐 杜甫 《北征》诗:“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鬚,谁能即瞋喝。”
《漢語大詞典》:贪瞋痴(貪瞋癡)
佛教语。贪欲、瞋恚与愚痴三种烦恼。此三者毒害人最剧,故称三毒。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发愿庄严门》:“原众恶所起,皆缘意地贪瞋痴也。”
《漢語大詞典》:瞋心
佛教语。忿怒怨恨的意念。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龙性猛恶,不能自持,瞋心或起,当忘所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释门以瞋心坏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瞋心差别有三:曰嫉恶心,曰怨懣心,曰难忍辱心。”
《漢語大詞典》:瞋视(瞋視)
怒目而视。红楼梦第三回:“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 赵剑秋 范季高 等《孙安动本》第四场:“ 孙安 [接帽瞋视]:‘遵旨!’[下殿]‘怎么万岁他也糊涂起来了。’”
分類:怒目而视
《国语辞典》:瞋胆(瞋胆)  拼音:chēn dǎn
愤怒。《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
分类:愤怒
《韵府拾遗 真韵》:被瞋
张缊诗高心又被瞋
《漢語大詞典》:瞋毒
梵语krodha意译。佛教语。“三毒”之一。三毒之中,此为最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王以弘济为心,龙乘瞋毒作暴,僧伽蓝、窣堵波六坏七成。”参见“ 三毒 ”。
《國語辭典》:三毒  拼音:sān dú
佛教谓贪爱、瞋恚、愚痴三种心态上的缺点。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分類:佛教三毒
《漢語大詞典》:瞋眸
瞪大眼珠。北史·杨大眼传:“旗鼓相望,瞋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
分類:眼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