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 提要 序、跋 正语作词起例 影印版:中原音韻

齐微韵 平声

阴平
      尿     西                                     

鼿 㰿

其它僻字:

𩣚 𤱍 𦐉 𣚂 𠂣 𤿎 𠜱 𨻼 𥏠 𧪡 𨻵 𧧺 𣢍 𩓠 𨾚 𤮰 𦠄 𧗇 𥝌 𣢑 𨵎 𠨚 𧬊 𤟤 𢹍

阳平
                                            

鬿 㺿

其它僻字:
𩭇

𧋘 𥉘 𧡨 𤇴 𧰙 𪘫 𢓡 𡖂 𦝢 𧝋 𢜽 𦉈 𨛬 𧢦 𠠍 𢤂 𩧋 𣮉 𥰙 𠻗 𦃇 𩇯 𤪌 𧡺 𨵈 𥌛 𩌃 𢾁

入声作阳平声
               

其它僻字:

𠴫

去声作阳平声
 

上声

                  贿                                 

䬿 氿

其它僻字:

𦰫 𠪙 𩌦 𩰞 𤡪 𠷏 𤼒 𡧭 𡺮 𪊨 𤈦 𥯲 𣀷 𨓦

入声作上声
            湿                       

鰿

其它僻字:

𩋡 𪀦 𣒃 𦸗 𡫁 𧾢

去声

                            婿             退                             

羿 丿 浿

其它僻字:
𩤸

𥉻 𩥉 𤫝 𥉆 𤹝 𩍘 𣖾 𢴨 𥄔 𣨶 𠭥 𨿠 𢄢 𩏚 𩪧 𢈶 𢖫 𢘽 𨘇 𥝈 𥳊 𦒎 𡢖 𢰂 𧫚 𢢞 𥰰 𩊒 𤤺

入声作去声
        驿      

䭿

其它僻字:

𠙆 𧏾 𪒄 𤜜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繁体或异体字:
拼音:jǐ  韵部:

〈名〉
〈动〉
  • 处理;治理
    •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上》
    •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潜《移居》
  • 又如:纪理(经纪,管理);纪农(治理农事)
  • 通“记”。记录,记载
    •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左传·恒公二年》
    • 司马子长黄帝以至。——《论衡·须颂》
    • 咸用纪宗存主。——张衡《东京赋》
    • 恶能无纪。——·袁宏道《满井游记》
    • 罗缕纪存。——·袁枚《祭妹文》
  • 又如:纪兴(记录兴致);纪功(记载功绩);纪述(记载叙述)

拼音:jì  韵部:

〈名〉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 同本义
    • 纪,别丝也。——《说文》
    • 三纲六纪。纪者,理也。——《白虎通》
    • 众之纪也。——《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
    • 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墨子·尚同上》
    •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淮南子·泰族训》
  • 开端,头绪
    • 纪,绪也。——《方言十》
  • 又如:乱其纪(事情乱了端绪)
  • 要领
    •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
    • 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礼记·乐记》
  • 纲领;纲纪
  • 又如:纪经(纲常);纪纲(网罟的纲绳。引申为法纪与政纲;治理;管理);纪序(纲纪次序)
  • 法则;准则
    • 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吕氏春秋·孟春》
  • 又如:纪法(法律;法规)
  • 纪律 。如:法纪(法度和纪律);军纪;纲纪;党纪
  • 终极 。如:纪极(极限);纪限(极限)
  • 仆人 。如:纪纲(仆人)
  • 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代或时期 。如:世纪;中世纪
  • 地质上的分期(长于“世”,包括在一个“代”中) 。如:侏罗纪;二叠纪;石炭纪;寒武纪;震旦纪
  • 十二年的一个时期
  • 杂记、印象或事件的非正式纪录 。如:陕北纪行——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要、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
  • 旧时史书的一种体裁本纪,专记帝王的历史事迹及一代大事 。如:《史记·高祖本纪》、《后汉书》
  • 中国古国名 。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
  • 姓。如:纪信(公元前?—前204),汉初将军,赵城人。秦末为刘邦部将,项羽围刘邦于荥阳时,事急纪信伪乘刘邦车出降,刘邦乘隙脱逃,纪信即被项羽杀害;纪昌(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
康熙字典

  • 廣韻》居理切《集韻》《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𠀤音己。 (紙韻)
  • 說文》絲別也。《詩·大雅》綱紀四方。《傳》理之爲紀。《疏》紀者,別理絲數。
  • 又《書·洪範》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疏》五紀者,五事,爲天之經紀也。
  • 又《書·畢命》旣歷三紀。《傳》十二年曰紀。
  • 又《詩·秦風》有紀有堂。《傳》紀,基也。《疏》山基也。
  • 按:《六書》略音起。
  • 又《禮·月令》月窮于紀。《註》紀,會也。
  • 又《穀梁傳·莊二十二年》災紀也。《註》紀,治理也。
  • 又《周語》數之紀也。《註》數起於一,終於十。十則更,故曰紀。
  • 又《史記·本紀註》索隱曰: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
  • 又《西京雜記》五絲爲䌰,倍䌰爲升,倍升爲緎,倍緎爲紀。
  • 又《玉篇》紀,緒也。
  • 又《廣韻》紀,極也,識也。
  • 又國名。《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註》紀國,在東莞劇縣。
  • 又姓。《史記·項羽紀》紀信。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别絲也。别絲各本作絲别。棫樸正義引紀、别絲也。又云。紀者、别理絲縷。今依以正。别絲者、一絲必有其首、别之是爲紀。衆絲皆得其首、是爲統。統與紀義互相足也。故許不析言之。禮器曰。衆之紀也。紀散而衆亂。注曰。紀者、絲縷之數有紀也。此紀之本義也。引申之爲凡經理之稱。詩。網紀四方。箋云。以罔罟喻爲政。張之爲綱。理之爲紀。洪範九疇。四、五紀。斗牽牛爲星紀。史記每帝爲本紀、謂本其事而分别紀之也。詩。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毛傳曰。其神足以綱紀一方。箋云。南國之大川。紀理衆水。使不壅滯。从糸。己聲。居擬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