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挂杖钱
 
杖悬酒钱
 
杖百钱
  
杖头一钱无
 
杖头沽酒物
  
杖头饮酒
 
百钱挂杖
 
百钱挂竹杖
 
百青铜
 
阮修钱

相关人物
阮修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37~
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从子)阮脩〉~366~
性简任,不修人事。绝不喜见俗人,遇便舍去。意有所思,率尔褰裳,不避晨夕,至或无言,但欣然相对。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儋石之储,宴如也。与兄弟同志,常自得于林阜之间。

简释

杖头钱:指买酒钱,或人物放荡不羁。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之一:“但愿亲友常含笑,相逢莫吝杖头钱。”


例句

杖头非饮酒,吾请造其人。 李贺 自昌谷到洛后门

朝饮杖悬沽酒钱,暮餐囊有松花饭。 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

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莫吝杖头钱。 贺兰进明 行路难五首之一

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 骆宾王 冬日宴

《國語辭典》:青铜(青銅)  拼音:qīng tóng
1.以铜及锡为主要成分的合金。青灰色或灰黄色,硬度大,耐磨,抗蚀性良好,可制武器、饰品、铜像及各种机械零件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成分比例因不同的需要而异。此外可在合金中加入其他金属成分,如铝青铜、锰青铜、磷青铜、铍青铜、矽青铜等。
2.古代镜子多用青铜磨制而成,故以青铜借指镜子。唐。罗隐 伤华发诗:「青铜不自见,只拟老他人。」
《漢語大詞典》:青铜镜(青銅鏡)
青铜制作的镜子。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貽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朝来试看青铜镜,一夜忧愁白髮多。” 清 陈维嵩 《海棠春·闺词和阮亭原韵》词:“后堂憎杀青铜镜,怕照见云鬟未整。”
《漢語大詞典》:青铜钱(青銅錢)
用青铜铸的钱币,为铜钱中的上品。也泛指一般铜钱。 唐 杜甫 《偪侧行赠毕四曜》:“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南唐 沈汾 续仙传·马自然:“又於遍身及袜上摸钱,所出钱不知多少,掷之皆青铜钱。”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赶紧取了一个青铜钱,一把子麻秸,连刮带打,直弄的周身紫烂浑青。”
《漢語大詞典》:青铜海(青銅海)
铜钱的海洋。意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宋 陶谷 清异录·青铜海:“ 汴 老圃 纪生 ,一鉏芘三十口。病篤,呼子孙戒曰:‘此土十亩地便是青铜海也。’”
《分类字锦》:照屋青铜(照屋青铜)
苏辙 和毛国镇白云庄掬泉轩诗 穿墙白练秋声细,照屋青铜晓色鲜。
分类:
《国语辞典》:青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  拼音:qīng tóng qì shí dài
新石器时代以后至铁器发明以前的时期。人类以青铜制作器皿。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的是巴比伦、埃及等古代国家,中国的商、周时代亦属之。也称为「铜器时代」。
《国语辞典》:铝青铜(铝青铜)  拼音:lǚ qīng tóng
一种以铜为主要成分,含铝量在百分之四到十五之间的合金。因具有较高强度的耐蚀性、耐磨性和耐热性,适于制造机械零件;又有不易变暗的金属光泽,因此,也可用于珠宝饰物和建筑物中。
《分类字锦》:青铜夹锡(青铜夹锡)
宋史食货志熙宁时诏秦凤等路即凤翔府斜谷置监已而所铸钱青铜夹锡脆薄易毁罢之
分类:钱币
《漢語大詞典》:青铜时代(青銅時代)
即铜器时代。考古学上按照人类使用生产工具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时代之一,介于最早的石器时代和较晚的铁器时代之间。青铜是铜锡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等特点,便于铸造使用。它的出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人类社会进入青铜时代,有的地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有的地区是奴隶制社会。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 巴比伦 和 埃及 等古代国家。在我国,以奴隶占有制为主导生产方式的 夏 、 商 、 西周 、 春秋 都属于青铜时代。
《漢語大詞典》:青铜学士(青銅學士)
即青钱学士。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文成 凡七应举,四参选,其判策皆登甲第科。 员半千 谓人曰:‘ 张子 之文,如青铜钱,万拣万中,未闻退时,故人号‘青铜学士’。’”参见“ 青钱学士 ”。
《漢語大詞典》:青钱学士(青錢學士)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 员半千 数为公卿称‘ 鷟 ( 张鷟 )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 鷟 ‘青钱学士’。”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 宋 刘子翚 《有怀·张巨山》诗:“ 青钱学士 妙文章,便合含毫侍帝旁。”参见“ 青钱万选 ”。
分類:誉称才学
《國語辭典》:青铜器(青銅器)  拼音:qīng tóng qì
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主要指先秦时期以青铜制成的各种器物,包括工具、兵器、食器、酒器、铜镜等。形制纹饰精美,为世界工艺史上所罕见。多刻有铭文,具有史料价值。
《漢語大詞典》:三百青铜钱(三百青銅錢)
指酒钱。 唐 杜甫 《偪仄行》:“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我﹞则是杖头三百青钱掛,抵多少坐三日县官衙。”
分類:酒钱
《漢語大詞典》:碧铜(碧銅)
(1).青铜。 王闿运 《巡抚吴尚书六十寿颂》:“刻二酉三峿之石,吹碧铜白玉之管。”
(2).指青铜镜。 宋 苏轼 《送鲜于都曹归蜀灌口旧居》诗:“籋尽霜鬚照碧铜,依然春雪在长松。”
《國語辭典》:杖钱(杖錢)  拼音:zhàng qián
旧时犯法被判杖刑的人,以钱买通执刑的衙役,在杖责时使棍端著地,只有棍子中间著肉,使受刑者减轻挨打的痛楚。这种贿赂的钱,称为「杖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只为心里不打点,未曾用得杖钱,一个个打得皮开肉绽,叫喊连天。」
分類:犯人打点
《國語辭典》:杖头钱(杖頭錢)  拼音:zhàng tóu qián
晋朝阮修常将铜钱挂在手杖顶端,手扶拐杖,步行至酒店,即以铜钱买酒畅饮。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故后世以杖头钱代指沽酒的钱。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之一:「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不乏杖头钱。」《浮生六记。卷二。閒情记趣》:「同人知余贫,每出杖头钱,作竟日叙。」也称为「杖头」、「杖头资」。
分類:酒钱
《國語辭典》:杖头钱(杖頭錢)  拼音:zhàng tóu qián
晋朝阮修常将铜钱挂在手杖顶端,手扶拐杖,步行至酒店,即以铜钱买酒畅饮。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故后世以杖头钱代指沽酒的钱。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之一:「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不乏杖头钱。」《浮生六记。卷二。閒情记趣》:「同人知余贫,每出杖头钱,作竟日叙。」也称为「杖头」、「杖头资」。
分類: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