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萧方等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8—549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实相。梁元帝长子。以母徐氏失宠,为父所恶。侯景作乱,方等率军入援。城陷,归荆州,收集士马,筑城备战。时河东王萧誉不受湘东王萧绎节度,方等以都督南讨,及战,军败,溺死。尝注范晔《后汉书》,未就。撰《三十国春秋》、《笃静子》,皆佚。
全梁文·卷二十二
方等字实相,元帝长子。太清三年,讨河东王誉,败死,年二十二。赠侍中、中军将军、扬州刺史,谥曰忠壮世子。有《三十国春秋》三十一卷。
释道晤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素隐温州之陶山。不怠进脩。人无知者。既示寂。遗体坚完不坏。其弟子辈。因布漆以奉之如生。后五年。忽举右手。如说法传香状。郡以事闻。诏赐紫伽梨。谥实相。至今。郡以雨晹祷。其灵验尤著。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道晤者。不知何许人也。高趣放荡识量难赀。末住永嘉陶山侧精舍。则隐居修真诰之所也。大历中代宗为陶真君树此精舍。晤于此进修靡怠。人亦倾仰一夕跏趺而卒。身肉无沮如入三昧。议不焚葬后五年忽举右手。状若传香。州官民庶异之。以事奏。敕赐紫袈裟。谥曰实相大师。至今塔中州民祈祷幡华填委焉。 系曰。凡诸入灭举其指者。盖示其得四沙门果之数也。昔求那跋摩举二指而灭。言已證二果欤。其次法京垂灭屈三指慧景反握二指。捋之还屈。今晤之伸指岂不同诸。
僧彦求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彦球。五代时僧,缙云人,俗姓叶。后梁贞明中受戒,初师景霄习律,后入闽,从长庆慧棱得禅法。归浙,住六通院,道望日隆。吴越王钱俶请其住功臣院,晚住杭州龙华寺,赐号实相得一大师。好营众事,常供千僧食。宋太祖建隆中卒于寺。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臻(一○一四~一○九三),字伯祥,俗姓戴,福州古田(今属福建)人。为浮山远禅师法嗣,南岳下十一世(《五灯会元》卷一二)。年十四出家,二十为大僧。后嗣东京净因大觉琏禅师。神宗召对,令主慧林、智海二刹。哲宗即位,诏至福宁殿说法,赐号净照禅师。元祐八年卒,年八十。工墨竹,与黄庭坚等善(《画继》卷五)。《禅林僧宝传》卷二六有传。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六
禅师名道臻。字伯祥。福州古田戴氏子也。幼不茹荤。十四岁去上生院。持头陀行。又六年。为大小经论。置不读。曰。此方便说耳。即持一钵。走江淮。所参知识甚多。而得旨决于浮山远禅师。江州承天。虚席致臻。非所欲。而游丹阳。寓止因圣。一日行江上。顾舟默计曰。当随所往。信吾缘也。问舟师曰。载我船尾可乎。舟师笑曰。师欲何之。我入汴船也。臻云。吾行游京师。因载之。而北谒净因大觉琏禅师。琏使首众僧于座下。及琏归吴。众请以臻嗣焉。开法之日 英宗遣中使降香。赐紫方袍徽号。京师四方都会。有万好恶。贵人达官日填门。而臻一目之 慈圣上仙 神宗诏至庆寿宫。赐对甚喜。诏设高广座。恣人问答。左右上下。得未曾有。欢声动宫殿。赐与甚厚 神宗悼佛法之微。悯名相之弊。始即相国。为慧林智海二刹。其命主僧。必自臻择之。宿老皆从风而靡。高丽使三僧来就学。臻随根开悟 神宗上仙。被诏至福宁殿说法。诏道臻素有德行。可赐号净照禅师。臻为人渠渠静退。似不能言者。所居都城西隅。衲子四十馀辈。颓然不出户。三十年如一日。元祐八年八月十七日殁。前尝语门弟净圆曰。吾更三日行矣。及期沐浴。更衣说偈已。跏趺而化。阅世八十。坐六十有一夏。臻性慈祥纯至。奉身至约。一布裙二十年不易。用五幅才掩胫。不多为丛褶。曰徒费耳。无所嗜好。乃能雪方丈之西壁。请文与可扫墨竹。谓人曰。吾使游人见之。心目清凉。此君盖替我说法也。初说法于庆寿宫。僧问。慈圣仙游。定皈何所。臻曰。水流元在海。月落不离天。上悦以为能加敬焉。 赞曰。余至京师。尚及见之。时年已八十。褊首婆娑。面有孺子之色。取次伽梨。曳履送客。可画也。黄鲁直题其像曰。老虎无齿。卧龙不吟。千林月黑。六合云阴。远山作眉红杏腮。嫁与春风不用媒。老婆三五少年日。也解东涂西抹来。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道臻。传四明法智之道。初住金山龙游。侍读吴公倅都。闻师名。革兴教禅居请主之。学者朋来。师每讲次。会文集义。贯穿始终。浙西台学大振自南屏始。尝述二偈赞妙宗钞曰。佛许六即辨。蛣蜣何不通。知一不知二。失西又失东。三十若果成。一切皆常乐。蛣蜣不究竟。诸佛断性恶。后与净觉岳公辨教门。陈词有司。乞筑高台。竖赤幡。仿西竺圣师与外道角胜。以幡标显处。义堕者断首截舌悬之。府尹杜而不从。闻者凛然。初吴公多于休沐请讲。盛服止阃外。师未登座不辄入。东坡云。与师语群集。有所遗忘。师则应口诵之。衮衮不休。东坡祭辨才文云。讲有辨臻。即谓师也。崇宁中谥实相。 赞曰。 维南有山  天设翠屏  师讲其下  鬼神来听 法战之勇  气肃千兵  坡言不泯  尚为典刑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梵臻,居南屏,因以号焉,钱塘人,传四明法智之道。初住金山龙游侍讲,吴公倅都闻其名,革兴教禅居请主之,学者朋来。臻每讲次,会文集义,贯穿始终。浙西台学大振自兹始。尝述二偈,赞《妙宗钞》曰:“佛许六即辨,蛣𧏙何不通?知一不知二,失西又失东。三千若果成,一切皆常乐。蛣𧏙不究竟,诸佛断性恶。”后与净觉岳公辨教门,陈词有司,乞筑高台,立赤幡,效西竺圣师,与外道角胜,以幡标显处,义堕者断首截舌,悬之竿头。府尹杜而不从,闻者凛然。初,吴公多于休沐请讲,盛服止阃外,臻未登座,不辄入。苏东波居士尝云:“与臻语群集,有所遗忘,臻辄应口诵之,亹亹不休。”东坡答(祭) 辨才文云“讲有辨、臻”者是也。崇宁中,谥“实相”。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善真。字实相。南昌人。姓熊氏。参幻休而未尽幻休。人疑为不及休。或以为过休者也。幼业儒而不安于儒。每以三教谁尊问人。人以佛对。遂弃儒往庐山。礼湛堂和尚祝发。雅志参访。初游闽之武夷。听默庵禅师提唱公案。竟月无入。乃以己臆。下视诸方。既而悔之。游楚兴国。州建一寺。葺清规安众其中。太守任公。奉事惟谨。道望翕然。甫及期舍去。入少林。谒休和尚参。机缘往返不荐。曰且作长行粥饭僧。虽然。此老真吾师也。故其后所游至。皆称少林焉。自是行踪益远。遍历吴楚滇蜀。礼南华之塔。访鸡足之衣。天台云。峨眉雪。皆师杖间物耳。抵赣州疾作。命在呼吸。兀坐不睡。其徒明空进曰。师曾讲观法如指掌。今何以临渴掘井。请放开养疾为正。师首肯。疾愈。嘱徒曰。父子上山。各自努力。因入顶山独栖。以姜叶为衣。野菜为食。适于雪夜负薪。霍然有省。住三年。入终南云雾山。居九石坪。人云。此坪不开久矣。曾有六七人。入坪采木死于虎。师不为意。扪萝剪棘。露坐七昼夜。稍开一径于坪。建一室。名萝月山房。修静其中。虽绝粒经旬。处之夷然自得也。时休和尚已化。闻之为位拜哭。叹曰。先师一把椅子可惜。或曰。师得无有馀念乎。师曰。此处安容。念为祖庭所系不为人耳。未几。入秦。游太白山灵山。将之华山。讲道德南华二经。为士大夫延回汉南。讲首楞严。仍入蜀广元县汉王山静居。顿成丛林。已应雪峰宁羌二讲。未久。门人请还汉王山。乃以万历戊戌五月示寂。遗言有乐志论。一行三昧说。及净土应验。山房夜话。诗偈杂作。传于世。紫柏尊者曰。真禅师持行高洁。与余意气相期。惜不得与之雅游。仅于峨嵋一交臂。而失之。曾投一偈。冀续后缘。而今则已矣。世之君子。试读其乐志诸篇。可想而见也。师住峨嵋卧云台时。达师曾过访之。故及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