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避衰  拼音:bì shuāi
躲避灾害。《三国志。卷二二。魏书。陈群传》:「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于便处移殿舍,或不知何故。」《资治通鉴。卷七二。魏纪四。明帝太和六年》:「又闻车驾欲幸许昌,二宫上下,皆悉居东,举朝大小,莫不惊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以便移殿舍,或不知何故。」
分類:避灾
《漢語大詞典》:避殃
避灾。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今曰家之兴替,皆係於葬之吉凶,则人欲避殃而趋祥者,惟取必於地而已,又恶用作善为哉?”
分類:避灾
《國語辭典》:避地  拼音:bì dì
因避乱而迁居他乡。《后汉书。卷六八。郭符许列传。许劭》:「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一:「京国乱离,僖皇幸蜀。宗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颍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漢語大詞典》:自免
(1).求得脱身;自求避灾免患。 汉 刘向 《九叹·远逝》:“舒情敶诗,冀以自免兮;頽流下陨,身日远兮。”《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夫以 孔 墨 之辩,不能自免於谗諛,而二国以危。”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彼之二子,犹或如是,况在下官,焉能自免。” 宋 苏辙 《历代论五·冯道》:“不幸而仕於朝,如 冯道 犹无以自免,议者诚少恕哉。”
(2).自请免职。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欲自免归。中郎将 袁盎 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 释之 补謁者。”后汉书·吴祐传:“ 冀 ( 梁冀 )遂出 祐 为 河间 相,因自免归家,不復仕。”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度量难钧,进退可限; 长卿 弃官, 稚宾 自免。” 唐 韩愈 《后汉三贤赞》之一:“﹝ 王充 ﹞为州治中,自免归歟。”
《國語辭典》:避难(避難)  拼音:bì nàn
逃避灾难或迫害。《三国演义》第一○回:「嵩自陈留避难,隐居琅琊。」《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时多失意之人,安知其不因避难而来此地?」
《國語辭典》:逃难(逃難)  拼音:táo nàn
为躲避灾难而逃往别处。《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公不必隐讳。公今必逃难至此。」《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济川在书房里听得外面闹烘烘的,知道他表兄去打听了回来,要想逃难,心中只是暗笑,说不得出来探望探望。」
《國語辭典》:逃死  拼音:táo sǐ
逃避死亡而出奔于他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所谓不能也。」
《國語辭典》:辟恶(辟惡)  拼音:bì è
「麝香」的别名。参见「麝香」条。南朝梁。简文帝〈筝赋〉:「影入著衣镜,裙含辟恶香。」
《国语辞典》:萸觞(萸觞)  拼音:yú shāng
旧俗在重阳节佩茱萸袋、饮菊花酒以避灾。后遂以萸觞作为重阳酒宴的代称。
《漢語大詞典》:逃劫
逃避灾难。 清 方文 《百岁翁歌赠赵撝谦先生》:“蚤岁连生十二男,孙与曾元三十三。忽逢世难遭杀戮,孑身逃劫 漳河 南。”
《漢語大詞典》:赤灵符(赤靈符)
旧时佩挂胸前以避灾邪的符箓。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问辟五兵之道……或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著心前。”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二折:“登楼罢,纵目初,风花恼人空叹吁,教人羞佩赤灵符,情魔怎驱逐?” 清 黄遵宪 《番客篇》:“垂垂赤灵符,灧灧緋交璫。”
分類:避灾符箓
《國語辭典》:逃荒  拼音:táo huāng
因饥馑而逃往他处谋生。《儒林外史》第一回:「这是些逃荒的百姓,官府又不管,只得四散觅食。」
《漢語大詞典》:避劫
犹言逃避灾难。 清 魏源 《桂林阳朔山水歌》之三:“神仙避劫人避灾,更於何处藏三才?”
《漢語大詞典》:走难(走難)
逃难,为躲避灾难而逃往别处。 黄谷柳 《虾球传·跨过狮子山》:“打这几年仗,我们到处走难,他还当我们死光了呢。”
《漢語大詞典》:长房萸(長房萸)
即茱萸。俗传重阳佩茱萸可祛邪避灾。其说始于 费长房 故事。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九日登高:“ 汝南 桓景 随 费长房 游学累年。 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鷄犬牛羊一时暴死……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中宗 《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诗:“ 长房 萸早熟, 彭泽 菊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