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退走  拼音:tuì zǒu
退却。《后汉书。卷七○。荀彧传》:「遂以奇兵破绍,绍退走。」《三国演义》第一一二回:「成倅退走,诞驱兵掩杀。」
《漢語大詞典》:退败(退敗)
(1).犹败退。梁书·文学传下·谢几卿:“军至 涡阳 退败, 几卿 坐免官。”梁书·侯景传:“ 景 既退败,不入宫。”《洪秀全演义》第九回:“待两军会战时,哥哥可故作退败。”
(2).退缩;退悔。《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奉事仙人千岁满,一点殊无退败心。”《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我也不生懈怠,殊无退败之心。”
分類:退缩败退
《漢語大詞典》:败却(敗卻)
败退。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 之败却 彭城 、 塞王 欣 、 翟王 翳 亡 汉 降 楚 。” 张守节 正义:“兵败散 彭城 而却退。”
分類:败退
《漢語大詞典》:奔退
犹败退。晋书·石勒载记上:“ 晋 伏兵大发,败 季龙 于 巨灵口 ,赴水死者五百餘人,奔退百里,及于 勒 军。”
分類:败退
《漢語大詞典》:退负(退負)
败退。《魏书·卢玄传》:“又战不必胜,加之退负,死丧离旷,十室而九。”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外道有胜,当毁佛法;众僧无负,断舌以谢。是时僧徒惧有退负,集而议曰:‘慧日已沉,法桥将毁,王党外道,其可敌乎?事势若斯,计将安出?’”
分類:败退
《漢語大詞典》:遁败(遁敗)
犹败退。 唐 韩愈 《刘统军碑》:“公为陈方,应变为械,与之上下,寇无所赖,遂至遁败。”
分類:败退
《國語辭典》:死绥(死綏)  拼音:sǐ suí
效命战场,以身殉军。《左传。文公十二年》唐。孔颖达。正义:「魏武全引司马法云:『将军死绥。』」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三出:「论死绥原是吾曹职分。」
《漢語大詞典》:退遁
亦作“ 退遯 ”。 败退逃跑。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脱若虏人畏而不前,置而不问。尽力攻击 和 、 滁 、 真 、 六合 等城,或有退遯,我以堡坞全力助其逐袭。” 明 张居正 《答蓟镇巡抚书》:“计此时当已退遁,即无斩获, 马帅 之功,仍当优録。” 清 陆筠 《海角续编》:“ 江苏 巡抚 杨文定 退遁 江阴 。”
分類:败退逃跑
《國語辭典》:退兵  拼音:tuì bīng
1.撤退己方军队。《三国演义》第九回:「臣等特来报雠,非敢造次。但见王允,臣便退兵。」
2.使敌兵退却。《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只怕除掉银钱之外,也没有第二个退兵的妙策。」
《漢語大詞典》:佯北
假装败退。孙子·军争:“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鋭卒勿攻。” 明 徐渭 《策》:“观其诫轻骑拔 赵 帜而立 汉 帜也,则亦必诫水上之军以战时佯北之故矣,於是水上军知 信 之败也为诈。”
分類:假装败退
《漢語大詞典》:阴负(陰負)
阴气败退。谓冬令的气候不能处于主宰的地位。逸周书·时训:“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化为蜃,水不冰,是谓阴负;地不冻,咎徵之咎;雉不入大水,国多淫妇。”
《漢語大詞典》:鹿埵
古方言。败退溃散貌。荀子·议兵:“案角鹿埵陇种东笼而退耳。” 杨倞 注:“其义未详,盖皆摧败披靡之貌。”
《漢語大詞典》:遁溃(遁潰)
败退,溃逃。元史·察罕帖木儿传:“相持数月,贼势穷,皆遁溃。”
分類:败退溃逃
《漢語大詞典》:雪山飞狐
长篇小说。金庸作。1957年发表。明末李自成败退北京时将一神秘铁盒托付给“飞天狐狸”胡卫士。一百多年后,武林、山寨、镖局、奸僧、朝廷鹰犬为追寻这一铁盒在长白山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作品采用倒叙手法,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国语辞典》:且战且走(且战且走)  拼音:qiě zhàn qiě zǒu
边打边退。指在败退时尚且一边抵抗追击的敌兵。《三国演义》第六三回:「玄德守不住二寨,且战且走,奔回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