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挺走
退走。三国志·吴志·陆抗传:“ 肇 众兇惧,悉解甲挺走。”新唐书·南蛮传下·环王:“ 隋 仁寿 中,遣将军 刘芳 伐之,其王 范梵志 挺走。”
分類:退走
《漢語大詞典》:遁逸
亦作“遯逸”。
(1).避世隐居。《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 王逸 注:“遁去风俗,独隐存也。”晋书·李重传:“外无希世之容,内全遁逸之节。”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眇遯逸於人羣,长寄心於云霓。” 宋 苏舜钦 《投匦疏》:“且遁逸之士,不示见闻,今陛下垂詔而杂举之,是欲使之自见闻也。”
(2).退走;逃走。梁书·侯景传:“贼党大喜,告 景 曰:‘西师惧吾之强,必欲遁逸,不击,将失之。’” 宋 叶适 《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自兵起,盐商不敢行,传言虏且犯 通 泰 ,而提举官相继遯逸,盐利大乏。”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役吏反牌,以遁逸为报。”亦指消失。 何其芳 《黄昏》:“我又曾有一些寂寞的光阴,在幽暗的窗子下,在长夜的炉火边,我紧闭着门而它们仍然遁逸了。”
(3).散失;遗漏。 宋 叶适 《〈巽岩集〉序》:“凡实録、正史、官文书,无不是正,就一律也;而又家録、野记,旁互参审,毫髮不使遁逸,邪正心迹,随卷较然。”
(4).放纵;不可约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於野心矣。”
《漢語大詞典》:赸撒
退走;退散。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奈何使刀的人困马乏,欲待挣揣些英雄不如赸撒。何曾敢与他和尚争锋,望着直南下便迓。” 凌景埏 校注:“赸撒:退走的意思。”
分類:退走
《漢語大詞典》:却走(卻走)
亦作“却走”。 退避;退走。韩非子·初见秦:“白刃在前,斧鑕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 汉 王充 论衡·纪妖:“ 田单 却走,再拜事之,竟以神下之言闻于 燕 军。” 唐 杜甫 《李鄠县丈人胡马行》:“迴鞭却走见天子,朝饮 汉水 暮 灵州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佛教既渐流播,经论日多,杂説亦日出,虽或悟无常而归依,然亦或怖无常而却走。”
分類:退避退走
《漢語大詞典》:退走
(1).败退;撤走。后汉书·荀彧传:“﹝ 曹操 ﹞遂以奇兵破 绍 , 绍 退走。”《穀梁传·庄公十八年》“不使戎邇於我也” 晋 范宁 注:“不使戎得逼近於我,故君入竟,望风退走。”《水浒传》第五四回:“ 高廉 急把神兵退走入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 军反攻 云安 ,农民军向西部退走。”
(2).向后退去。 茅盾 《子夜》十四:“ 王妈 似乎一怔,但立即了解似的媚笑着,轻盈地往后退走。”
《漢語大詞典》:逆走
退走,逃走。晋书·杨佺期传:“﹝ 殷仲堪 ﹞自以保境全军,无缘弃城逆走。”宋书·二凶传·始兴王濬:“ 张超之 闻兵入,逆走至 合殿 故基,正於御床之所,为乱兵所杀。”
分類:退走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