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袖头(袖頭)
袖口。 沙汀 《困兽记》十七:“挽挽袖头,又把衬衫下摆从西装裤子的裤腰里扯出来,他昂然踏着大步,走向洗脸架边去了。”
分類:袖口
《漢語大詞典》:风毛(風毛)
(1).指毛羽随风飞散。 唐 韩愈 《春雪》诗:“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参见“ 风毛雨血 ”。
(2).皮衣襟上和袖口处的装饰性皮毛边。红楼梦第五一回:“我倒有一件大毛的,我嫌风毛出的不好了,正要改去。”
《漢語大詞典》:风毛雨血(風毛雨血)
指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状。《文选·班固〈西都赋〉》:“颮颮纷纷,矰缴相缠,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张铣 注:“风毛雨血,言毛血杂下如风雨。”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侍猎》:“任你穿山搅,这风毛雨血,天数难逃。” 清 陈维嵩 《念奴娇·酬归德侯仲衡》词:“耳后弓弦声霹靂,一片风毛雨血。”
《國語辭典》:挽袖  拼音:wǎn xiù
捲起袖子。如:「他只要一回家,便主动挽袖下厨,煮饭烧菜。」《红楼梦》第五五回:「平儿见侍书不在这里,便忙上来与探春挽袖卸镯。」
《國語辭典》:马脚(馬腳)  拼音:mǎ jiǎo
1.马的脚。《后汉书。卷四七。班梁列传。班超》:「超还至于寘,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脚,不得行。」
2.比喻内情或破绽。《西游记》第三○回:「倘吃酒中间,千千仔细,万万个小心,却莫要现出厚嘴脸来,露出马脚,走了风汛,就不斯文了。」
《漢語大詞典》:衣袪
衣服的袖口。亦泛指衣袖。国语·晋语四:“尔射余於屏内,困余於 蒲城 ,斩余衣袪。” 韦昭 注:“袪,袂也。”《诗·郑风·遵大路》“掺执子之袪兮” 唐 孔颖达 疏:“若见此君子之人,我则揽执君子之衣袪兮。”
《漢語大詞典》:豹袪
袖口上用豹皮制成的装饰。指古代卿大夫的衣服。《诗·唐风·羔裘》:“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 郑玄 笺:“羔裘豹袪,在位卿大夫之服也。” 陆德明 释文:“袪……袂末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鹿裘皮冒,蹄足不去。及其后,大夫士狐貉缝腋,羔麑豹袪。” 明 何景明 《咏裘》:“豹袪未称美,狐白安足云?”
《國語辭典》:暖袖  拼音:nuǎn xiù
为了禦寒缝在棉袄袖口里面增加袖长的一截棉袖子。
《国语辞典》:藏针缝(藏针缝)  拼音:cáng zhēn féng
针织时应用于袖口、下摆、摺边等处的缝合,将针脚隐藏而不露于外,针脚间的距离一般少于半公分。
《國語辭典》:罗口(羅口)  拼音:luó kǒu
针织衣物的袖口、袜口等能伸缩的部分。如:「这件衣服的罗口太紧,很不好穿。」
《国语辞典》:高冠敞袖  拼音:gāo guān chǎng xiù
戴著高帽子,穿著袖口宽大的衣服,指道士的服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只见一人高冠敞袖,似是道家妆扮。」
《国语辞典》:袖扣  拼音:xiù kòu
用以扣合衬衫袖口的钮扣。
《国语辞典》:爪袖  拼音:zhǎo xiù
袖口上的接袖。民国。章太炎《新方言。释言》:「释名:『爪,绍也。』此明古音爪、绍相同。今衣工谓袂端接袖为爪袖,爪即绍也。」
分类:袖口
《国语辞典》:袖搭儿(袖搭儿)  拼音:xiù dā ér
衣袖多由两幅布帛缝合而成,称其近袖口的一截为袖搭儿。
《國語辭典》:衬布(襯布)  拼音:chèn bù
缝制衣服时垫在衣领、两肩或裤腰等地方的布。
《國語辭典》:撺拳拢袖(攛拳攏袖)  拼音:cuān quán lǒng xiù
捏紧拳头,捲起袖口。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出到大门外边,汪为露还撺拳拢袖,要打那侯小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