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蕴藉(蘊藉)  拼音:yùn jiè
含蓄不外露。南朝梁。沈约 伤庾杲之诗:「蕴藉含文雅,散朗溢风飙。」唐。薛用弱〈王维〉:「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也作「酝藉」、「韫藉」。
《國語辭典》:蓄积(蓄積)  拼音:xù jī
1.储蓄累积。《汉书。卷八○。宣王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驷先生蓄积道术,书无不有。」
2.所储存的粮食物资。《战国策。秦策一》:「蓄积饶多,地势形便。」
《國語辭典》:潜藏(潛藏)  拼音:qián cáng
隐藏,避世。《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山中元不少,只为潜藏难求。」
《國語辭典》:蕴蓄(蘊蓄)  拼音:yùn xù
积藏于内,未显露出来。
《漢語大詞典》:敛藏(斂藏)
犹殓葬。敛,通“ 殮 ”。释名·释丧制:“衣尸棺曰敛,敛藏不復见也。”新唐书·崔彦曾传:“既遇害,赂守卒,敛藏其尸。”
分類:敛藏
《漢語大詞典》:蕴积(藴積)
(1).蕴藏;积聚。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中国 数千年未闢之地利,藴积以俟今日。”《文汇报》1983.2.22:“火山底下蕴积的地压越大,熔岩喷射得越高。”
(2).指郁结在心中的某种思想感情。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使臣得一散所怀,攄舒藴积,死不恨矣。” 唐 刘禹锡 《〈彭阳唱和集〉后引》:“输写藴积,相视泫然。”
《國語辭典》:储藏(儲藏)  拼音:chú cáng
收藏、贮藏。如:「储藏古物」、「储藏珍宝」。
《漢語大詞典》:含藏
包含;蕴藏。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貍沉祭山林川泽” 汉 郑玄 注:“祭山林曰埋、川泽曰沉,顺其性之含藏。” 贾公彦 疏:“以其山林无水,故埋之;川泽有水,故沉之:是其顺性之含藏也。”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又安知夫六万九千之文,刻石永永,因众性合成,独不能为千万劫含藏之不朽耶?”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三:“眼前的一切东西都含藏着多方面的内容,待他去发掘。”
《漢語大詞典》:隩区(隩區)
藏伏;蕴藏。 明 李贽 《因记往事》:“自 浙江 、 南直隶 以及 广东 、 福建 数省近海之处,皆号称财赋之产,人物隩区者,连年遭其荼毒,攻城陷邑,杀戮官吏,朝廷为之旰食。”
深险之地。文选·班固〈西都赋〉:“防御之阻,则天地之隩区焉。” 吕延济 注:“隩,犹深险也。” 晋 潘岳 《西征赋》:“ 班 述陆海珍藏, 张 叙神皋隩区。”
《漢語大詞典》:含孕
(1).怀胎。借指怀胎的人或动物。北史·魏纪四·世宗宣武帝:“十一月甲申,詔禁屠杀含孕,以为永制。”
(2).犹孕育。喻于既存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瞿秋白 《关于高尔基的书》:“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次伟大的反对‘思想上的僵尸化’的战斗,都含孕着新的文化和文艺的胚胎。”
(3).包含;蕴藏。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申述一下关于殷代殉人的问题》:“文字和内容都表现着已有充分高度的文化,尤其生产情况,决不是所谓原始公社制所能含孕的了。”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南冠草》《夏完淳》下:“诗文中所含孕的情趣和事实,我在大体上是把它们形象化了。”
《國語辭典》:含蕴(含蘊)  拼音:hán yùn
包含蕴藏。如:「这座山除了含蕴丰富的金属矿产外,更有多种稀有名贵的动、植物。」
《漢語大詞典》:宝藏(寶藏)
珍藏。史记·龟策列传:“至 周室 之卜官,常宝藏蓍龟。”礼记·曲礼下“在府言府” 汉 郑玄 注:“府,谓宝藏货贿之处也。”朱子语类卷二十:“常人褊迫,但闻得些善言,写得些文字,便自宝藏之以为己物,皆他人所不得知者。” 清 何焯 《〈菰中随笔〉序》:“如此细书者,不知能宝藏否?若随付之鼠齿虫穿,不惟有负於先生,而亦重生民之不幸矣。”
分類:宝藏珍藏
《國語辭典》:铜山(銅山)  拼音:tóng shān
产铜的矿山。《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
《國語辭典》:底蕴(底蘊)  拼音:dǐ yùn
事情的底细,或蕴藏于内心而不轻易示人的部分。《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馀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文明小史》第四七回:「一到上海,就搬到礼查客店,住了一间每天五块钱的房间,为的是场面阔绰些,好叫人看不出他的底蕴。」
《漢語大詞典》:襟灵(襟靈)
(1).襟怀,心灵。 唐 沈珣 《授韦博淄青节度使制》:“文苑腾芳,儒林擢秀,襟灵旷远,风度详闲。” 宋 范仲淹 《清白堂记》:“又引嘉宾,以 建溪 日注 卧龙 云门 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説人襟灵。” 明 宋濂 《〈清啸后稿〉序》:“将以洗濯其襟灵,发挥其文藻,扬厉其体裁,低昂其音节,使读者鼓舞而有得闻者。”
(2).指蕴藏在胸中的聪明才智。旧唐书·李德裕传论:“观其禁掖弥纶,巖廊启奏,料敌制胜,襟灵独断,如 由基 命中,罔有虚发,实奇才也。” 宋 曾巩 《授中书舍人谢启》:“如 巩 者识虑少通,襟灵多蔽。徒恐隳於先绪,颇能味於经言。” 宋 王安石 《贺庆州杜待制启》:“北律方严,冲真尚远,伏希上为宗社,保固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