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氂牛  拼音:lí niú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腿短,全身有长毛,野生者色黑,畜养者色白。是青康藏高原地区主要的力畜。也作「犛牛」。
《漢語大詞典》:豹脚蚊
指一种脚上有花斑的蚊子。尔雅翼·释虫三“蚊”:“其生草中者,吻尤利,而足有文彩, 吴兴 号为豹脚蚊子。” 清 钱谦益 《露筋庙》诗:“ 高邮 湖水通 平望 ,东有 吴兴 豹脚蚊。” 清 沈绍姬 《蚊》诗:“斗室何来豹脚蚊,殷如雷鼓聚如云。”亦省作“ 豹脚 ”、“ 豹脚 ”。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风定轩窗飞豹脚,雨餘栏槛上蜗牛。” 清 厉鹗 《苹州曲和鲍明府》之八:“豹脚猛于鹰,轻綃围夜玉。”自注:“ 吴兴 多蟁,豹脚者尤毒。”
《漢語大詞典》:玳瑁斑
亦作“ 玳瑁班 ”。 似玳瑁的花斑。 唐 沈佺期 《春闺》诗:“池水琉璃浄,园花玳瑁斑。” 金 元好问 《画记·张萱四景宫女》:“三人所戴如今人蛮笠而有玳瑁班,不知何物为之。”
分類:玳瑁花斑
《漢語大詞典》:牦牛(犛牛,氂牛)
反刍家畜。亦有野生者。毛多黑褐色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似帚,下腹、肩、股、胁等部密生长毛。耐寒,腿短,在崇山峻岭间善驮运。毛可制披衣、帐篷和绳索,绒可制毡。原产 亚洲 中部山地。是我国 青藏高原 地区主要的力畜。古人取其尾毛以为旌旄,后又以为帽缨。 明 郭登 《甘州即事》诗:“牦牛互市番氓出, 宛 马临关 汉 使回。”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牦牛:“牦牛出 甘肃 临洮 ,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山海经云:‘ 潘侯之山 有旄牛,状如牛而四足节生毛。’即此也。” 郭小川 《春歌》之一:“ 西藏 的牦牛, 内蒙 的骆驼,早像春风一般巡视过高原和沙漠。”
犛牛:野牛。形状毛尾全同牦牛,但比牦牛大。一说即牦牛。山海经·中山经:“东北百里,曰 荆山 ……其中多犛牛。” 郭璞 注:“旄牛属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宴大宾客,必驱犛牛使客自射,乃敢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犛牛:“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状及毛尾俱同牦牛。牦小而犛大,有重千斤者…… 唐 宋 西徼诸州贡之。”参见“ 牦牛 ”。
氂牛:即牦牛。体矮身健,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饲。尾毛蓬生,可作旌旄。汉书·郊祀志上:“ 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牢具。” 颜师古 注:“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也。” 唐 杜甫 《锦树行》:“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氂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