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生疏  拼音:shēng shū
1.不熟悉、陌生。如:「人地生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一向不回家,把巷陌多生疏了。」《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连年小考,苏州是来过的,于一切路径,尚不十二分生疏。」
2.感情疏远。《红楼梦》第二○回:「弟兄们一并都有父母教训,何必我多事,反生疏了。」
3.不熟练。如:「技艺生疏」。《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至荆轲刺秦王,说他剑术生疏,前边这几个刺客,多是有术的了。」《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
《漢語大詞典》:村卤(村鹵)
粗鲁。《西游记》第九四回:“ 八戒 沙僧 亦俱近前。长老恐他村卤惊驾,便起身叫道:‘徒弟啊,陛下问你来因,你即奏上。’”
分類:粗鲁
《漢語大詞典》:村鲁(村魯)
粗鲁。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我父亲是 赵太公 ,祖传七辈都是庄稼出身,一生村鲁,不尚斯文。”
分類:粗鲁
《漢語大詞典》:村粗
粗俗;粗鲁。 明 海瑞 《规士文》:“吾少时乡居,见閭阎父老,闤闠小民,同席聚饮,恣其笑谈,见一秀才至则歛容息口……以为彼读书知礼之人,我辈村粗鄙俗为其所笑耳。”
分類:粗俗粗鲁
《國語辭典》:恶声(惡聲)  拼音:è shēng
1.骂人的难听话。《孟子。公孙丑上》:「恶声至,必反之。」《史记。卷八○。乐毅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2.不吉祥的声音。《晋书。卷六十二。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3.不悦耳的声音。《管子。宙合》:「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
4.坏名声。《史记。卷六十九。苏秦传》:「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國語辭典》:愚鲁(愚魯)  拼音:yú lǔ
愚昧鲁钝。宋。苏辙〈东方书生行〉:「东方书生多愚鲁,闭门诵书口生土。」《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漢語大詞典》:净色
(1).指明净的月色。 唐 张籍 《西楼望月》诗:“幽光落水堑,浄色在霜枝。” 唐 徐凝 《八月灯夕寄游越施秀才》诗:“四天浄色寒如水,八月清辉冷似霜。”
(2).传统戏剧脚色名称,俗称花脸。一般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奸险的人物。包括正净、副净、贴净、外净等类。《水浒传》第八二回:“第四个浄色的,语言动众,颜色繁过。”
《漢語大詞典》:粗材
亦作“麄材”。
(1).粗大的树材。 唐 薛能 《新竹》诗:“柳营茅土倦麤材,因向山家乞翠栽。”
(2).粗鲁无才学的人。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道学》:“开閫扞边者,则目为麄材。” 郑观应 《盛世危言·练兵》:“ 宋 明 以来,重文轻武,自是文人不屑习武,而习武者皆係麤材。”
《國語辭典》:粗率  拼音:cū shuài
1.简陋。《南史。卷二七。孔觊传》:「庾徽之为御史中丞,性豪丽,服玩甚华,觊代之,衣冠器用莫不粗率。」
2.粗心。如:「他做事粗率,常常顾前不顾后。」
《國語辭典》:放野  拼音:fàng yě
撒野,放恣不受约束。如:「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在老爷跟前放野。」
《漢語大詞典》:梗野
率直粗鲁。新唐书·方伎传·尚献甫:“ 武后 召见,由道士擢太史令,辞曰:‘臣梗野,不可以事官长。’” 宋 陆游 《拟上殿札子》:“则凡进见之人,固宜夙夜殫思竭诚,以幸千载之遇。虽其间有论事梗野不达大体者,究其设心,亦愿际会。”
分類:率直粗鲁
《國語辭典》:粗犷(粗獷)  拼音:cū guǎng
粗野狂放。如:「他留著满脸的胡子,样子看来很粗犷。」
《國語辭典》:粗野  拼音:cū yě
粗鲁野蛮。如:「那小孩举止粗野,气质不佳。」
《漢語大詞典》:粗悍
(1).粗鲁强悍。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步非烟 ﹞向媪而言曰……尝嫌 武生 粗悍,非青云器也。”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四八章:“他的连鬓胡子和头发都剃光了,十足一个粗悍的山里人模样。”
(2).粗大有力。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胎息》:“凡出入鼻中而有声者,风也;虽无声而结滞不通者,喘也;虽无声亦不结滞而犹粗悍而不细者,气也。”
(3).粗疏。 清 龚自珍 《与人笺》:“大抵国朝奏议,自 雍正 以后,始和平谨质,得臣子之体矣。自 乾隆 三十年以后,始圆美得臣子之例矣。追而上之,颇犹粗悍,或纷披扶疎,沿 明 臣习。甚矣!风气之变之必以渐也。”
《國語辭典》:粗莽  拼音:cū mǎng
粗卤莽撞。《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翼德自来粗莽,今亦用智,吾无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