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岩 → 嵓碞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青石
(1).青色的岩石。可作建筑材料、碑版等用。 汉 东方朔 神异经·中荒经:“东方有宫,青石为墻……门有银牓,以青石碧鏤。” 唐 白居易 《青石》诗:“青石出自 蓝田山 ,兼车载运来 长安 。”《水浒传》第十四回:“僧人指个去处,教用青石凿箇寳塔,放於所在,镇住溪边。”
(2).指青石般的色、质。 宋 梅尧臣 《钓蟹》诗:“老蟹饱经霜,紫螯青石壳。”
(3).石灰岩的俗称。
《國語辭典》:石林  拼音:shí lín
发育形成于热带、副热带石灰岩地区的石芽,高低错落、成群出现,有如树林,故称为「石林」。高可达数十公尺,石芽间溶沟很深,沟壁垂直。如:「云南路南石林」。
《漢語大詞典》:白土
(1).即白垩。石灰岩的一种。俗称白土子。史记·三王世家:“封於西方者取白土。”后汉书·皇甫嵩传:“以白土书京城寺门及州郡官府。”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其白土薄地,不宜五穀者,唯宜榆及白榆。”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三:“白土俗名光粉, 餘杭 产最多,置米中,助白色。不过市井作伪,而耗米中之精华,久而膏枯,食之无味。”参见“白堊”。
(2).陶土、瓷土的俗称。
(3).鸦片的别称。
(4).中土。即古 冀州 。后汉书·张衡传“愁蔚蔚以慕远兮,越 卬州 而愉敖” 李贤 注引河图:“正中 冀州 曰 白土 。”
《國語辭典》:白垩(白堊)  拼音:bái è
白色的土状物。是非晶质的石灰岩,亦是制造石灰及瓷器的原料。也称为「白土粉」、「白土子」、「白善」、「白墡」、「白墠」。
《國語辭典》:白垩(白堊)  拼音:bái è
白色的土状物。是非晶质的石灰岩,亦是制造石灰及瓷器的原料。也称为「白土粉」、「白土子」、「白善」、「白墡」、「白墠」。
《国语辞典》:阴河(阴河)  拼音:yīn hé
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成天然隧道,在隧道中流动的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暗河,即称为「阴河」。
《國語辭典》:峰林  拼音:fēng lín
在石灰岩分布地区,因溶蚀和河流侵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突出奇异的山峰。以广西的桂林、阳朔为典型代表。
《漢語大詞典》:溶洞
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岩层层面或裂隙溶蚀并经塌陷而成的岩石空洞。洞内常见有钟乳石和石笋。 方纪 《三峡之秋》:“而在 南津关 ,那个显然是 三峡 瓶口的坝址,却又是石灰岩地区;而且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溶洞。”
《國語辭典》:岩溶  拼音:yán róng
可溶性岩石,尤其是碳酸盐类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形成的地貌。大陆地区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有此地貌,也称为「喀斯特」。
《漢語大詞典》:殷蘖
亦作“ 殷孽 ”。 一种直立石灰岩溶洞底部的碳酸钙淀积物,通称石笋。中医可作药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石穴中水,所滴皆为鐘乳、殷孽。”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九·殷蘖:“﹝殷蘖﹞生於石上,隐然如木之蘖也……气味辛,温,无毒。”
《国语辞典》:石灰岩洞  拼音:shí huī yán dòng
地质学上指石灰岩层经地下水溶蚀后,所形成的大洞穴。形状和大小不一,每有洞口和外面相通,洞底可能有暗流经过。洞里常有钟乳石、石笋等石灰质的沉积物。
《国语辞典》:喀斯特地形  拼音:kā sī tè dì xíng
在石灰岩地层广布的地方,因溶蚀作用进行已久,几乎一切河流均在地表消失,另形成暗流水系,地层表面仅见石灰阱、岩沟及灰岩盆地等,呈现乾荒景象,此种地景称为「喀斯特地形」。因南斯拉夫亚得里亚海岸的喀斯特区的地形为典型代表而得名。美国的肯塔基区,大陆地区桂林、阳朔一带,亦为欣赏此种地形有名的景点。
《漢語大詞典》:鲕状岩(鲕粒岩)
主要由胶结的鲕石组成的一种沉积岩,通常为石灰岩——亦称“鱼卵石”
《漢語大詞典》:大理岩
俗称“大理石”。由石灰岩或白云岩经变质作用重结晶而形成的一种变质岩。因云南大理所产最有名,故名。一般为白色,若含不同杂质,则夹有条纹或呈不同颜色。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故遇盐酸有气泡产生。易加工,常用作雕刻、建筑材料。
《国语辞典》:石灰石  拼音:shí huī shí
由石灰岩构成的石材。可用来烧制石灰,制造水泥、电石、苏打、漂白粉等,并可用作冶金熔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