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河汾  拼音:hé fén
黄河与汾水的合称。亦指两河之间的区域,即今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史记。卷三九。晋世家》:「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自彼河汾,奄齐七政。」
《漢語大詞典》:沮汾
沮水 与 汾水 的并称。亦指 沮 汾 两水之间的地区。国语·吴语:“三岁於 沮 汾 以服 吴 越 。” 韦昭 注:“ 沮 汾 ,水名。 楚 东鄙 沮 汾 之閒 乾谿 也。”
《漢語大詞典》:汾阳(汾陽)
(1). 汾水 之北地区。 春秋 时属 晋 。国语·晋语二:“中大夫 里克 与吾矣,吾命之以 汾阳 之田百万。”
(2).犹 汾 射 。《晋成帝哀册》:“韵隆 汾阳 ,道侔垂拱。”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黄屋实不殊於 汾阳 即事也。”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屈至道於 汾阳 ,劳疑神於 藐射 。”
《漢語大詞典》:汾阴(汾陰)
地名。在今 山西省 万荣县 境内。因在 汾水 之南而名。 汉武帝 时曾于此得宝鼎。 战国 时属 魏 , 汉 始建县。 唐 开元 十年改名 宝鼎县 , 宋 改 荣和县 , 元 明 清 因之。竹书纪年卷下:“ 周威烈王 十七年 魏文侯 伐 秦 至 郑 ,还筑 汾阴 、 郃阳 。”史记·秦本纪:“﹝ 惠文君 ﹞九年渡 河 ,取 汾阴 、 皮氏 。”
《漢語大詞典》:横汾
汉武故事, 汉武帝 尝巡幸 河东郡 ,在 汾水 楼船上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舡兮济 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句。后因以“横汾”为典,用以称颂皇帝或其作品。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 汉武 横 汾 日, 周王 宴 镐 年。”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燕 镐 皇恩渥,横 汾 圣藻雄。” 蒋士超 《秋日百花洲绝句》:“欲唱横 汾 追 汉武 ,已无十万水犀军。”
《漢語大詞典》:汾晋(汾晉)
指 汾水 流域。亦特指 山西省 太原 地区。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千秋 汾 晋 间,事与云水白。” 金 元好问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诗:“我从 汾 晋 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悟真》:“寓身 汾 晋 之间,栖志 蓬 瑶 之上。”
《漢語大詞典》:汾曲
汾水 源出 山西省 宁武县 管涔山 ,东南流经 太原市 至 新绛县 而西折入 黄河 。其西折处谓 汾 曲。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魏书·安同传:“宜截 汾 曲为南北浮桥,乘西岸筑围。西围既固,贼至无所施其智力矣。”《周书·武帝纪下》:“往者军下 宜阳 ,衅由彼始;兵兴 汾 曲,事非我先。”
《漢語大詞典》:汾浍(汾澮)
汾水 与 浍水 。左传·成公六年:“不如 新田 ,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 汾 澮 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也。”
分類:汾水
《漢語大詞典》:汾潞
亦作“ 汾露 ”。 汾水 与 潞水 。亦泛指二水流经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 内曰 冀州 ……其浸 汾 潞 。” 郑玄 注:“ 汾 出 汾阳 , 潞 出 归德 。”逸周书·职方:“其浸 汾 露 。” 孔晁 注:“露、潞古亦通用也。”隋书·鲍宏传:“进兵 汾 潞 ,直掩 晋阳 。”
《漢語大詞典》:汾桥(汾橋)
古桥名。在 汾水 之上。故址在今 山西省 阳曲县 东。相传为 战国 初期 晋 刺客 豫让 为其主 智伯 报仇而谋刺 晋 大夫 赵襄子 处。 唐 王昌龄 《驾幸河东》诗:“ 晋水 千庐合, 汾桥 万国从。”
《国语辞典》:洪洞县(洪洞县)  拼音:hóng tóng xiàn
县名。位于山西省临汾县北,濒汾水东岸。渗水、涧水流于南境,同蒲铁路经此,地肥民富,县内产无烟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