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干旄  拼音:gān máo
1.古时用旄牛尾系在旗竿顶端的仪仗。《诗经。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城。」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2.《诗经。鄘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干旄〉,美好善也。」或亦指美贵妇人之诗。首章二句为:「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國語辭典》:羽旄  拼音:yǔ máo
1.雉鸡的羽毛或旄牛尾。《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2.用雉鸡的羽毛或旄牛尾装饰的旌旗,王者出游时车上所立。《左传。定公四年》:「晋人假羽旄于郑,郑人与之。」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您看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
《漢語大詞典》:绥章(綏章)
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的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绥,通“ 緌 ”。《诗·大雅·韩奕》:“王锡 韩侯 ,淑旂绥章。” 朱熹 集传:“绥章,染鸟羽或旄牛尾为之,注於旂竿之首,为表章者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所画於旂,交龙日月之章,绥然有文,故曰绥章,绥章与淑旂文正相对也。”一说“绥章”为引以登车的彩索。见 郑玄 笺。
《漢語大詞典》:采旄
指用旄牛尾装饰的彩旗。《楚辞·远游》:“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建 格泽 之长竿兮,总光耀之采旄。”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明 何景明 《述归赋》:“飭桂衡之超驾兮,搴采旄以前饰。”
《漢語大詞典》:朱旄
古代车上的旗饰,用红色旄牛尾制成。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 长卿 所以解犊鼻而拥朱旄, 曲逆 所以下席扉而享茅土。”
《漢語大詞典》:素旄
(1).即白旄。用旄牛尾为饰的白旗。古代用以指挥军队作战。文选·史岑〈出师颂〉:“昔在 孟津 ,惟师 尚父 ,素旄一麾,浑一区字。” 李善 注:“尚书曰:‘王右秉白旄以麾。’”
(2).用作君主的仪仗。 明 徐祯卿 《从吴学士侄奎观模米襄阳山水图并学士题识》诗:“白云縹緲 苍梧 遥,旖如 湘君 垂素旄。”
《漢語大詞典》:文旄
染有文采的旄牛尾。多用以装饰旗帜。荀子·王制:“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杨倞 注:“旄,旄牛尾。文旄,谓染之为文綵也。”
《漢語大詞典》:茅旌
旄旌。杆端饰有旄牛尾的旗帜。茅,通“ 旄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楚 ﹞ 庄王 伐 郑 …… 郑伯 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鸞刀,以逆 庄王 。” 何休 注:“茅旌,祀宗庙所用,迎道神指护祭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公羊传:“茅当读为旄,旄正字也,茅借字也。盖旌之饰或以羽,或以旄……其用旄者,则谓之旄旌矣。”
《漢語大詞典》:旄麈
旄牛和麈。麈为鹿科动物,俗称四不像。文选·左思〈蜀都赋〉:“屠麖麋,翦旄麈。” 刘逵 注:“皆猎之所得也。麖麋体大,故屠之;旄麈有尾,故翦之。”
分類:旄牛动物
《漢語大詞典》:长牦(長氂)
指旄牛身上的长毛。
《漢語大詞典》:旄舞
周 代六种小舞之一。舞者执旄牛尾以指挥。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