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申审(申審)
反复审议。宋史·高宗纪四:“詔:‘墨敕有不当者,许三省、枢密院奏禀,给事中、中书舍人缴驳,臺諫论列,有司申审。’”
《漢語大詞典》:三覆
(1).三处伏兵。《左传·隐公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杜预 注:“覆,伏兵也。”宋史·刘锜传:“﹝ 刘錡 ﹞遂设三覆以待之。”
(2).三度打败。战国策·燕策二:“﹝ 齐 ﹞遂与兵伐 宋 。三覆 宋 , 宋 遂举。”
(3).三度复审。 宋 文莹 《玉壶清话·李先主传》:“时天下罹乱,刑狱无典,因是凡决死刑,方用三覆五奏之法。”
《漢語大詞典》:对注(對注)
唐 制,凡由吏部拟授的官职,再经门下侍中、给事中复审,称为“对注”。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蔡京除吏:“ 唐 天宝 之季, 杨国忠 以右相兼吏部尚书,大集选人注拟於私第。故事:注官讫,过门下侍中、给事中。 国忠 呼左相 陈希烈 於座隅(原注:时改侍中为左相),给事中在列,曰:‘既对注矣,过门下了矣。’”
《漢語大詞典》:乞鞫
亦作“ 乞鞠 ”。 请求复审。周礼·秋官·朝士“期外不听”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云:“若今时徒论决,满三月,不得乞鞫。”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被冤之家,乃甫当乞鞠,告故以信直,亦无益於死亡矣。”《宋书·蔡廓传》:“但令家人与囚相见,无乞鞫之诉,便足以明伏罪。”
分類:请求复审
《漢語大詞典》:左谳(左讞)
复审改判。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二:“自是左讞者岁不减千人,皆情可悯法疑者,无不贷免。”
分類:复审
《漢語大詞典》:恩审(恩審)
谓皇帝下令复审案犯。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十年夏,恩审。 曹大司礼 化淳 ,虽两奉简命,到大理寺清理冤滞,亦不敢遽为 若愚 昭雪也。”
《漢語大詞典》:朝审(朝審)
明 清 两代由朝廷派员复审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始于 明 天顺 三年。每年霜降后,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把已判死刑尚未执行的重囚犯罪情节,摘要制册,送九卿各官详审,分列“情实”、“缓决”、“可矜”、“可疑”、“留养承嗣”等类,上呈皇帝裁决。明史·刑法志二:“﹝ 永乐 ﹞十七年令在外死罪重囚,悉赴京师审録…… 天顺 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会审重囚,谓之朝审。”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予每遇秋审朝审,必尽言以俟诸公决择,不敢缄口。”《天雨花》第六回:“话説此时八月,正当朝审,合省犯人,都解到省城按察司监内来。” 清 代朝审与秋审并行,处京师案件称朝审,处理外省案件称秋审。先朝审,后秋审。参阅《清通典·刑法四·刑制》
《國語辭典》:秋审(秋審)  拼音:qiū shěn
古代各省死罪人犯,至秋季由刑部覆核定罪,在秋后处决,称为「秋审」。《六部成语注解。刑部》:「秋审:当时立即处断,谓之热审。其馀各案统请刑部核议奏明定罪,每年秋后处决,谓之秋审。」
《國語辭典》:三推六问(三推六問)  拼音:sān tuī liù wèn
再三反覆的审问。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要官休呵,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问,你这等瘦弱身子,当不过拷打。」《水浒传》第一二回:「三推六问,却招做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招了。」也作「六问三推」。
《國語辭典》:六问三推(六問三推)  拼音:liù wèn sān tuī
再三反覆的审讯。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乾著你六问三推,生将我千刀万剁。」《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至于扳诬冤枉的,却又六问三推,千般锻炼。」也作「三推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