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逆耳  拼音:nì ěr
说出的话让人不爱听。《旧唐书。卷七八。于志宁传》:「但悦意取容,臧孙方之疾疹;犯颜逆耳,春秋比之药石。」
《國語辭典》:扎耳朵  拼音:zhā ěr duo
刺耳、不中听。让人听了感觉不舒服。如:「这话听著很扎耳朵。」《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公子听得这话,有些扎耳朵,便端起杯来,又饮了一口。」
《國語辭典》:聒耳  拼音:guā ěr
声音吵杂刺耳。《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座,鸣声聒耳。」《儒林外史》第三○回:「偶一听之,可也;听久了,也觉嘈嘈杂杂,聒耳得紧。」
分類:声音刺耳
《國語辭典》:难听(難聽)  拼音:nán tīng
1.不好听、不悦耳。如:「他唱歌像杀猪一样,真难听!」
2.不光荣、不体面。如:「这种事情说出去多难听呀!」
3.言语粗俗、刺耳。如:「他开口骂人,尽捡些难听的话。」
《國語辭典》:凄厉(淒厲)  拼音:qī lì
形容声音悲悽而尖锐。宋。苏轼〈初秋寄子由〉诗:「西风忽凄厉,落叶穿户牖。」
《漢語大詞典》:喧聒
谓闹声刺耳。 晋 郭璞 《江赋》:“千类万声,自相喧聒。”南史·僧昭传:“ 僧昭 曰:‘王欢已阑,今恣汝鸣。’即便喧聒。” 清 袁枚 新齐谐·顾尧年:“病者曰:‘外有 钱塘 袁某官 喧聒於门,我怖之不能去。’”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朝耕而暮穫,一施而十报,譬若沽酒市脯,喧聒以责之贷者,又取倍称之息焉。”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晨梦》:“天一亮,小孩子就醒,象鸟儿似地在我耳边喧聒,又不绝地催我起身。”
分類:闹声刺耳
《國語辭典》:喧噪  拼音:xuān zào
大声吵闹。《西游记》第九回:「梦见枯木开花,屋后喜鹊频频喧噪。」《初刻拍案惊奇》卷五:「百鸟喧噪,弥天而来。」
《漢語大詞典》:鸣毂(鳴轂)
车毂发出刺耳的声音。语本 汉 刘向 说苑·立节:“ 雍门子狄 对曰:臣闻之,昔者王田於囿,左轂鸣,车右请死之。而王曰:‘子何为死?’车右对曰:‘为其鸣吾君也。’王曰:‘左轂鸣者,工师之罪也,子何事之有焉?’车右曰:‘臣不见工师之乘,而见其鸣吾君也。’遂刎颈而死。”后用为效死报君的典实。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故车右伏剑於鸣轂, 雍门 刎首於 齐 境。”
《漢語大詞典》:刮耳
犹聒耳。刺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是晚十二时,天微雨,各处电线均已割断,黑云密罩,全城无光,北风渐起,惨声刮耳。”
分類:刺耳
《國語辭典》:噪聒  拼音:zào guā
喧哗、吵杂。明。刘基〈大热遣怀〉诗:「沸渭泊静寂,噪聒乱语谈。」
分類:嘈杂刺耳
《漢語大詞典》:神吹
指耸人听闻的、刺耳的、甚嚣尘上的宣传。例如:这个病人盲目地听信江湖医生的神吹。
《國語辭典》:耳针(耳針)  拼音:ěr zhēn
一种针刺疗法。在耳廓上针刺某点,以诊断与治疗身体内某部位的疾病。
《漢語大詞典》:括耳
聒耳。谓声音刺耳。括,通“ 聒 ”。韩非子·显学:“千岁万岁声括耳,而一日之寿无徵於人。”《四游记·戏放青牛乱宫》:“忽闻鼓乐喧天,笙歌括耳,回头一看,乃 大秦国 之处。”
分類:声音刺耳
《漢語大詞典》:諠聒
喧嚣刺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国中口语籍籍” 唐 颜师古 注:“籍籍,諠聒之意。”
分類:喧嚣刺耳
《漢語大詞典》:锐厉(鋭厲)
1.苛刻而严厉。 阿英 《小品文谈》:“这时候,因为革命青年、学者,很多的跑到 广东 ,而新闻的封锁政策,也愈加锐厉。”
2.尖利,声音高而刺耳。 王西彦 《母性》:“直到汽笛重行发出锐厉的鸣叫,列车又开始它无穷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