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冬蛰(冬蟄)
冬眠。 艾青 《太阳》诗:“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参见“ 冬眠 ”。
分類:冬眠
《國語辭典》:冬眠  拼音:dōng mián
非恒温动物为度过严寒的气候,于冬天时不吃不动,以减少脂肪消耗量。其形似僵死,以适应恶劣的生活环境。如蛙、蝙蝠、龟、蛇等皆有冬眠状态。
《國語辭典》:惊蛰(驚蟄)  拼音:jīng zhé
1.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地球运行至春分点前十五度,或冬至点后七十五度,落在国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时正值春天,气温回升,蛰居的动物惊醒,开始活动,故称为「惊蛰」。旧称为「启蛰」。
2.受惊醒的蛰居动物。晋。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
《漢語大詞典》:栖地
一群昆虫冬眠的地方(如地下的洞穴)
《漢語大詞典》:幽蛰(幽蟄)
冬眠土中的虫类。喻草野或隐退之士。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二:“吾欲斧其吭,无雷动幽蛰。” 唐 李翱 《祭杨仆射文》:“仰公之光,遂假荐言,幽蛰用彰,德惠之厚,殁身敢忘!”
《漢語大詞典》:百蛰(百蟄)
各种冬眠的虫。 宋 王安石 《寄赠胡先生》诗:“高冠大带满门下,奋如百蛰乘云雷。” 宋 苏轼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行看积雪厚埋牛,谁与春工掀百蛰?”
分類:冬眠
《國語辭典》:蛰伏(蟄伏)  拼音:zhí fú
动物藏伏在土中不食不动。《淮南子。天文》:「百虫蛰伏,静居闭户。」
《國語辭典》:蛰居(蟄居)  拼音:zhí jū
隐居。如:「蛰居田野」。
《國語辭典》:闭蛰(閉蟄)  拼音:bì zhí
虫类冬眠。《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
分類:藏伏冬眠
《國語辭典》:出蛰(出蟄)  拼音:chū zhí
动物结束冬眠,外出活动。
《國語辭典》:寒号虫(寒號蟲)  拼音:hán háo chóng
动物名。哺乳纲翼手目。一种最大的蝙蝠,体长尺馀,展翅可达二尺以上。
《漢語大詞典》:冻蛰(凍蟄)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清 杨思圣 《飘风行》:“马毛蝟磔雁声苦,鱼龙冻蛰狐狸嘷。”
《漢語大詞典》:发蛰(發蟄)
冬眠的动物到了春天开始活动。史记·历书:“昔自在古,历建正作於孟春。於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
《漢語大詞典》:入蛰(入蟄)
动物进入冬眠,在一定的时期内潜伏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谓之“入蛰”。《老残游记》第六回:“现在各样虫蚁自然是都入蛰,见不着的了。”
《漢語大詞典》:土蛰(土蟄)
地下冬眠的动物。国语·鲁语上:“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 韦昭 注:“土蛰发,谓孟春建寅之月,蛰始震也。”
《漢語大詞典》:江蛰(江蟄)
指江边冬眠的动物。 唐 张说 《春雨早雷》诗:“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