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谎词(謊詞)
不实之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立状式》:“考定代书,所以杜谎词也。”
分類:不实之词
《漢語大詞典》:自诬(自誣)
(1).自行承认妄加于己的不实之词。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有囚实不杀人而被考自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庞企 ﹞坐事繫狱,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诬服之。”资治通鉴·秦二世皇帝二年:“ 赵高 治 斯 ,榜掠千餘,不胜痛,自诬服。”
(2).自欺。《韩诗外传》卷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内不自诬,外不诬人,以是尊贤敬法,而不敢怠傲焉,是雅儒者也。”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 宋 张载 《正蒙·乾称》:“失於声,繆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诬也。”
(3).轻视自己。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必谓天下人心皆不正,又何其过尊西人而自诬之甚也。”
《漢語大詞典》:污蔑(汙蔑)
亦作“汚蔑”。见“ 汙衊 ”。
1.以不实之词诋毁他人。2.污秽,肮脏。
《漢語大詞典》:诬妄(誣妄)
(1).谓以不实之词蒙骗人。 清 方苞 《辨明堂位》:“以是观之,凡言 成王 幼者,皆 莽 歆 之诬妄也。盖欲言 周公 践阼,则不得不言 成王 幼不能践阼耳。” 鲁迅 《坟·论睁了眼看》:“凡有缺陷,一经作者粉饰,后半便大抵改观,使读者落诬妄中,以为世间委实尽够光明,谁有不幸,便是自作,自受。”
(2).谓以不实之词冤枉别人。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查立法太严,或混将元年以前所生者捏为元年以后,诬妄出首,牵连无辜,亦未可知。” 孙中山 《敬告同乡书》:“公等何不一察实情,而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己之欲推人之欲,而诬妄 康 梁 一至於是耶?”
《漢語大詞典》:诬伪(誣僞)
指虚假不实之词。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三:“臣于《日録》,未见全帙,知其为私史而已……考詆诬讥玩之词,见 蔡卞 增伪之意,尚谓 安石 趣録,皆可凭据, 卞 之所增,迺是诬伪。”
《漢語大詞典》:雪谤(雪謗)
洗雪污蔑不实之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故予表而出之,为 袭美 雪谤於泉下。”
《國語辭典》:奋辞(奮辭)  拼音:fèn cí
说大话。《战国策。魏策一》:「从人多奋辞而寡可信。」
《漢語大詞典》:诬词(誣詞)
亦作“ 诬辞 ”。亦作“ 讖辞 ”。
(1).虚假不实之词;言过其实之词。 汉 刘向 说苑·贵德:“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诬词以示之。”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华:“ 华 进士时,著《含元殿赋》万餘言, 颖士 见而赏之,曰:‘《景福》之上,《灵光》之下。’ 华 文体温丽,少宏杰之气, 颖士 词锋俊发, 华 自以所业过之,疑其诬词。”
(2).特指诬陷之词。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六:“去年夏,为仇家诬辞所及,幸得脱。”
《漢語大詞典》:诬谀(誣諛)
谓以不实之词奉承人。 明 吴承恩 《〈留思录〉序》:“世道下衰,诗官废阁矣,后虽多有作,诬諛藻繢,交不相信。”
《國語辭典》:砌词(砌詞)  拼音:qì cí
拼凑或编造不切实际的言语。如:「他很会砌词脱罪,你得用心打这场官司,才能将他绳之以法。」
《漢語大詞典》:姱词(姱詞)
浮夸不实之词。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近时杂誌之作者亦伙矣。姱词以为美,嚣听而无所终,摘埴索涂不获,则反覆其词而自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