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蛟龙(蛟龍)  拼音:jiāo lóng
传说中能发洪水、兴风作浪的龙。汉。王充《论衡。龙虚》:「蛟龙见而云雨至,雨至则雷电击。」
《漢語大詞典》:蛟螭
(1).犹蛟龙。亦泛指水族。 汉 扬雄 《羽猎赋》:“探巖排碕,薄索蛟螭。” 明朱鼎《玉镜台记·石勒称王》:“倚天长剑泣蛟螭,那怕金垒汤池。” 章炳麟 《印度人之观日本》:“ 日本 文化安所受之?儒书文艺近取 支那 ,佛教乃自 印度 迆入,无二国者, 日本 则终古为蛟螭蜃蛤耳。”参见“ 蛟龙 ”。
(2).指器物上的螭形图案。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蛟螭露笋簴,縞练吹组帐。”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蛟螭蚴蟉蟠贔屭,千秋名姓留嵯峨。”
(3).指形似蛟龙的拐杖。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 明 李东阳 《灵寿杖歌》:“蛟螭盘拏露头角,熊经树颠虎山脚。”
《國語辭典》:蛟龙(蛟龍)  拼音:jiāo lóng
传说中能发洪水、兴风作浪的龙。汉。王充《论衡。龙虚》:「蛟龙见而云雨至,雨至则雷电击。」
《國語辭典》:蛟鼍(蛟鼉)  拼音:jiāo tuó
蛟龙。唐。韩愈〈石鼓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清。王鹏运〈满江红。风帽尘衫〉词:「气詟蛟鼍澜欲挽,悲生笳鼓民犹社。」
《漢語大詞典》:蛟蜃
蛟与蜃。亦泛指水族。 宋 苏辙 《齐州闵子祠堂记》:“其舟如蔽天之山,其帆如浮空之云,然后履风涛而不僨,触蛟蜃而不讋。”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江西 分野,旧属 豫章 ,其地四百年后,当有蛟蜃为妖,无人降伏,千百里之地,必化成中洋之海也。”
分類:水族
《骈字类编》:潜蛟(潜蛟)
苏轼 前赤壁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婺妇。
《漢語大詞典》:斩蛟(斬蛟)
斩杀蛟龙。多谓勇士为民除害。 春秋 楚 次非 斩绕船两蛟,见吕氏春秋·知分; 鲁 澹台子羽 赍璧渡 河 斩蛟,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晋 周处 在 长桥 下斩蛟,见晋书·周处传; 襄阳 太守 邓遐 入 沔水 斩蛟,见初学记卷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此数事皆诗文中有名的典故。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 佽飞 案节,不劳斩蛟之剑;虎賁弢羽,岂假鸣乌之射。” 唐 刘禹锡 《壮士行》:“明日 长桥 上,倾城看斩蛟。” 宋 苏轼 《过木枥观》诗:“斩蛟闻猛烈,提剑想崎嶇。”
《漢語大詞典》:蛟鳄(蛟鱷,蛟鰐)
亦作“ 蛟鰐 ”。蛟龙与鳄鱼。亦泛指凶猛的水中动物。 宋 陆游 《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涛澜汹涌,蛟鱷出没。” 宋 毛滂 《八节长欢·送孙守公素》词:“涛波何处试蛟鰐,到白头犹守溪山。” 金 元好问 《观浙江潮》诗:“ 佽飞 鬭蛟鱷,然犀出鳞介。” 清 李必恒 《谒浮山禹庙次昌黎石鼓韵作歌》:“鼎涂百物御魍魎,驱使蛟鱷驯黿鼉。”
《國語辭典》:蛟虬(蛟虯)  拼音:jiāo qiú
1.蛟与虬。唐。孟郊〈峡哀〉诗:「石剑相劈斫,石波怒蛟虬。」
2.形容蟠曲的样子。金。赵秉文〈游华山寄元裕之〉诗:「五鬣不朽之长松,流膏入地盘蛟虬。」
分類:奸邪水族
《國語辭典》:蛟宫(蛟宮)  拼音:jiāo gōng
水府、龙宫。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三出:「蛟宫自昔邻铜柱,海若依然簸雪涛。」
分類:龙宫
《漢語大詞典》:蛟涎
蛟龙的口液。 唐 李贺 《昌谷》诗:“潭镜滑蛟涎,浮珠噞鱼戏。” 宋 陆游 《度筰》诗:“回观目眩浪花上,小跌身裹蛟涎中。”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吕梁洪:“然其下乱石如鰐齿排连,惊湍如蛟涎喷薄。”
分類:蛟龙口液
《骈字类编》:蛟舞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宋 汪元量 石头城 健鱼奋鬣随蛟舞,快鹘翻身猎雁回。
元 袁桷 月海歌 贝宫楼台珠结户,穹龟前驱老蛟舞。
《漢語大詞典》:射蛟
指 汉武帝 射获江蛟事。汉书·武帝纪:“﹝ 元封 ﹞五年冬,行南巡狩……自 寻阳 浮 江 ,亲射蛟 江 中,获之。”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九:“ 祖龙 浮海不成桥, 汉武 寻阳 空射蛟。”后诗文中作为颂扬帝王勇武的典故。
《漢語大詞典》:蛟室
犹龙宫。亦借指大江大海。 唐 孟浩然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诗:“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 唐 杜甫 《过洞庭湖》诗:“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上:“ 戚少保 平 兴化 贼,所获金银悉以充餉,重犒诸军,其他锦綺书玩刀槊甲胄尚有数船,过此亦为风所破,尽输蛟室。”
《漢語大詞典》:翠蛟
翠色蛟龙。形容滚滚流水。 宋 苏轼 《洞霄宫》诗:“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鵶翻。” 元 李材 《过黄陵庙》诗:“沙棠舟上月苍苍,翠蛟白蜃江茫茫。”
《漢語大詞典》:蛟蛇
(1).蛟与蛇。 汉 扬雄 《蜀都赋》:“其深则有猵獭沉鱓水豹蛟蛇。” 汉 张衡 《西京赋》:“惊蝄蜽,惮蛟蛇。”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 方朔 闻不喜,递身络蛟蛇。”
(2).喻字迹。 宋 苏轼 《宿望湖楼再和》:“改罢心愈疑,满纸蛟蛇黑。”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诗:“贤王文字饮,醉笔蛟蛇走。”
分類: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