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蛟蛇
(1).蛟与蛇。 汉 扬雄 《蜀都赋》:“其深则有猵獭沉鱓水豹蛟蛇。” 汉 张衡 《西京赋》:“惊蝄蜽,惮蛟蛇。”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 方朔 闻不喜,递身络蛟蛇。”
(2).喻字迹。 宋 苏轼 《宿望湖楼再和》:“改罢心愈疑,满纸蛟蛇黑。”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诗:“贤王文字饮,醉笔蛟蛇走。”
分類:字迹
《漢語大詞典》:笔迹(筆蹟)
亦作“ 笔跡 ”。亦作“ 笔蹟 ”。
(1).指书画作品。亦指书画的真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萧子云 每叹曰:‘吾著《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 唐 杜甫 《韦录事宅观画马图》诗:“贵戚权门得笔跡,始觉屏障生光辉。”新唐书·柳公权传:“朕尝於佛庙见卿笔蹟,思之久矣。”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二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代图书, 钟 王 笔迹,纸墨如新, 韜 悉取之,遂传入人间。”
(2).指书画技法。 北魏 宋灵乌 《元湛墓志》:“性篤学,尤好文藻,善笔迹。”太平御览卷七四九引 唐 张怀瓘 书断:“ 魏卫覬 字 伯儒 , 河东 安定 人,官至侍中,尤工古文,笔跡精絶。” 清 徐士銮 《宋艳·丛杂》:“上作著色春山,虽气骨寻常,而笔蹟秀润,清远可喜。” 李玲修 《笼鹰志》:“ 王习三 的肖像画,更是维妙维肖,他作画的笔迹苍劲有力。”
(3).字迹。指所写文字在形体上表现的特点。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隻字,不关其间,事踪笔跡,皆可推校。” 李善 注:“ 蔡邕 书曰:‘唯是笔跡,可以当面。’”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杨文公鹤诞:“用事如老书生,而笔蹟则童稚也。”《老残游记》第十六回:“这个凭据是谁的笔蹟,下面注着名号,你也不认得吗?” 老舍 《四世同堂》二十:“他看见一张纸条,上面有些很潦草的字-- 孟石 的笔迹,他认得。”
《漢語大詞典》:蛇蚖
比喻蜿蜒的字迹。 宋 陆游 《北窗试笔》诗:“纸穷墨渐燥,蛇蚖争入卷。”
分類:蜿蜒字迹
《漢語大詞典》:字札
犹字迹。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是日 斋诚 密记其诗,后藏其曾孙 益孺 处,余尝亲见之,用小粉牋,字札极草草。”参见“ 字迹 ”。
分類:字迹
《漢語大詞典》:字迹(字蹟)
亦作“ 字蹟 ”。
(1).文字的笔画形体。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那屋上没有瓦,雨淋下来,把字跡都剥落了,只有‘大明’两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怎么这些批语的字,都摹仿着我的字迹,连我自己粗看去,也看不出来。” 巴金 《寒夜》三:“那些半清晰半模糊的字迹……今天并不比往常更叫人厌烦。”
(2).指写过字的废纸。 清 王洁 《哑孝子传》:“途见字蹟必拾,朔望拜燬於先圣 櫺星 门下,而敛其烬於 黄河 。”
见“ 字跡 ”。
《漢語大詞典》:笔体(筆體)
(1).文章的风貌。宋书·颜延之传:“ 劭 召 延之 ,示以檄文,问曰:‘此笔谁所造?’ 延之 曰:‘ 竣 之笔也。’又问:‘何以知之?’ 延之 曰:‘ 竣 笔体,臣不容不识。’”
(2).字迹。 李云秀 《燕子飞在电杆上》:“ 周万如 一看就认出是 小燕 的笔体,刚念到上边第一句话,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气怔了半天。” 管桦 《女民警》:“我认出,这不是我女儿的笔体。”
《漢語大詞典》:尺牍(尺牘)
(1).长一尺的木简。古代用以书写。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及寝病,帝驛马令作草书尺牘十首。” 李贤 注:“説文云:‘牘,书版也。’盖长一尺,因取名焉。”三国志·魏志·胡昭传:“ 胡昭 善史书,与 钟繇 、 邯郸淳 、 卫顗 、 韦诞 并有名,尺牘之迹,动见楷模。”《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牘。” 李周翰 注:“言一尺之版,不可尽其情也。”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山川论》:“一圣君、一贤相,书天下九之一之山川,不满一尺牘;今志 会稽 者,书天下千之一之山川,乃累数十纸而未终。”
(2).信札,书信。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论:“ 緹縈 通尺牘,父得以后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禰衡 代书,亲疏得宜:斯又尺牘之偏才也。” 唐 欧阳詹 《送张尚书书》:“以尚书山容海纳,则自断於胸襟矣,岂在攸攸八行尺牘进退於人乎?”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七:“尝有应制科人 成鋭 ,集诗三篇,国子博士 侯君 以献於 随 , 随 览之,乃亲笔尺牘答 侯君 。”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有由下告上之词,则为奏疏;有同辈相告之词,则为书启尺牘。”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看 郑板桥 《道情》一遍,谈幽默十天,买 袁中郎 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
(3).文辞。南史·蔡景历传:“ 景歷 少俊爽,有孝行,家贫好学,善尺牘,工草隶。”资治通鉴·汉灵帝熹平六年:“帝好文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并待制 鸿都门 下,后诸为尺牘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刘勋:“ 少宣 长於尺牘,落笔皆有可观。”
(4).指墨迹,字迹。新唐书·儒学传上·欧阳询:“ 询 初效 王羲之 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牘所传,人以为法。”
《漢語大詞典》:翠墨
色泽鲜明的墨;色泽鲜明的字迹。 宋 苏辙 《次韵子瞻题孙莘老墨妙亭》:“爱之欲取恨无力,旋揉翠墨濡黄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一:“翠墨未乾仙字蚀,云烟半搨掖门旁。”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向四面的破壁上一看,翠墨淋漓,题在那里的,竟多是些俗而不雅的过路高官的手笔。”
《漢語大詞典》:字迹(字蹟)
亦作“ 字蹟 ”。
(1).文字的笔画形体。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那屋上没有瓦,雨淋下来,把字跡都剥落了,只有‘大明’两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怎么这些批语的字,都摹仿着我的字迹,连我自己粗看去,也看不出来。” 巴金 《寒夜》三:“那些半清晰半模糊的字迹……今天并不比往常更叫人厌烦。”
(2).指写过字的废纸。 清 王洁 《哑孝子传》:“途见字蹟必拾,朔望拜燬於先圣 櫺星 门下,而敛其烬於 黄河 。”
见“ 字跡 ”。
《漢語大詞典》:渍墨(漬墨)
(1).墨迹,字迹。 唐 李远 《题桥赋》:“想夫危梁蘚剥,渍墨虫穿,长含气象,久滞风烟,几遭凡目之见嗤。”
(2).积聚墨汁。 唐 张少博 《石砚赋》:“既垂文以呈象,亦澄澜而渍墨。”
《漢語大詞典》:妙书(妙書)
精美的字迹。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薄暮閽人进,果得承芳信。殷勤览妙书,留连披雅韵。”
分類:精美字迹
《漢語大詞典》:蚕书(蠶書)
(1).蚕状的字迹。 唐 韦续 墨薮:“ 鲁 秋胡 妻涴蚕作蚕书。” 清 钱谦益 《观美人手迹戏题绝句》之三:“兰室桂为梁,蚕书学採桑。” 清 陈钟英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诗:“多情最是 秦淮海 ,零落蚕书不忍看。”
(2).指女子的书简。 唐 乔知之 《从军行》:“宛转结蚕书,寂寞无雁使。” 明 王衡 《郁轮袍》第四折:“则这破蚕书冷似无烟炭,赊雁塔远似 望夫山 。”
《漢語大詞典》:廓填
(1).书法用语。字经双钩之后,再填以浓墨。 宋 姜夔 续书谱·临:“双鉤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
(2).谓以法书置刻石上,沿其字迹,两边用细线钩出,以便摹刻。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字学:“六朝人尚字学,摹临特盛,其曰廓填者,即今之双鉤。”
《漢語大詞典》:蚕眠字(蠶眠字)
似眠蚕状的字迹。 清 谭献 《台城路·〈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朱阑牋上蚕眠字,零星忆尽秋语。”参见“ 蚕书 ”。
分類:字迹
《漢語大詞典》:蚕书(蠶書)
(1).蚕状的字迹。 唐 韦续 墨薮:“ 鲁 秋胡 妻涴蚕作蚕书。” 清 钱谦益 《观美人手迹戏题绝句》之三:“兰室桂为梁,蚕书学採桑。” 清 陈钟英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诗:“多情最是 秦淮海 ,零落蚕书不忍看。”
(2).指女子的书简。 唐 乔知之 《从军行》:“宛转结蚕书,寂寞无雁使。” 明 王衡 《郁轮袍》第四折:“则这破蚕书冷似无烟炭,赊雁塔远似 望夫山 。”
《漢語大詞典》:稿面
(1).干枯的脸。稿,通“ 槁 ”。 宋 陆游 《雪夜小酌》:“引杯且作稿面红,脱帽不管衰鬢秃。”
(2).文稿的表面。常指字迹是否清楚,涂改多不多等。如:第二天他就送来了一篇稿子,稿面很整洁。
《漢語大詞典》:乩笔(乩筆)
扶乩时在沙盘上写字的木锥。亦指扶乩中假托神灵书写的字迹。山西通志·寺观:“﹝ 纯阳宫 ﹞对额皆乩笔题。” 鲁迅 《三闲集·匪笔三篇》:“其实,古如 陈涉 帛书, 米巫 题字,近如 义和团 传单, 同善社 乩笔,也都是这一流。”